价值导向的集团管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1 绪论 | 第13-23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目标与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9-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21-23页 |
·主要创新 | 第21-22页 |
·不足之处 | 第22-23页 |
2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23-50页 |
·管理控制理论及其发展 | 第23-34页 |
·西方管理控制理论的发展 | 第23-26页 |
·管理控制模式研究综述 | 第26-28页 |
·管理控制内容研究综述 | 第28-31页 |
·跨国公司管理控制研究综述 | 第31-34页 |
·内部控制理论及其发展 | 第34-40页 |
·西方内部控制理论的演变 | 第34-36页 |
·内部控制与管理控制关系综述 | 第36-40页 |
·价值创造与管理理论 | 第40-50页 |
·企业价值 | 第40-41页 |
·价值创造理论 | 第41-46页 |
·价值管理理论 | 第46-50页 |
3 集团管控的基本讨论 | 第50-90页 |
·集团管控的概念 | 第50-66页 |
·企业集团及其特性 | 第50-55页 |
·“管”与“控”释义 | 第55-59页 |
·学者们的不同观点 | 第59-61页 |
·集团管控定义 | 第61-64页 |
·集团管控的主体与客体 | 第64-66页 |
·集团管控的内容 | 第66-87页 |
·集团管控的内容构成 | 第66-68页 |
·资本控制 | 第68-71页 |
·价值管理 | 第71-79页 |
·集团管控创造价值的条件 | 第79-83页 |
·集团管控创造价值的路径 | 第83-87页 |
·集团管控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 第87-90页 |
4 集团管控与价值创造的实证分析 | 第90-128页 |
·我国企业集团管控的制度背景 | 第90-97页 |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发展现状 | 第90-92页 |
·集团管控三分法及其批判 | 第92-94页 |
·我国集团管控实践中的问题 | 第94-97页 |
·基于内控指数与EVA指数的实证检验 | 第97-126页 |
·实证研究背景 | 第97-100页 |
·研究假设 | 第100-101页 |
·研究设计 | 第101-110页 |
·实证分析 | 第110-126页 |
·实证结论与原因分析 | 第126-128页 |
·实证结论 | 第126页 |
·原因分析 | 第126-128页 |
5 价值导向的集团管控框架构建 | 第128-154页 |
·经典模型与框架回顾 | 第128-135页 |
·Anthony模型及Simons框架 | 第128-130页 |
·肖海林的三叶草控制模型 | 第130-132页 |
·COSO的整合框架 | 第132-135页 |
·价值导向的集团管控整体框架 | 第135-139页 |
·构建原则 | 第135-136页 |
·整体框架 | 第136-137页 |
·内部关系及核心要素 | 第137-139页 |
·资本链管控与价值星系管控 | 第139-149页 |
·资本链管控的价值创造机制 | 第139-146页 |
·价值星系管控的特点 | 第146-147页 |
·价值星系管控的价值创造机制 | 第147-149页 |
·风险网络管控系统的立体分析 | 第149-154页 |
·风险网络管控系统的架构 | 第149-150页 |
·风险网络管控要素分析 | 第150-152页 |
·风险网络管控的有效运行机制 | 第152-154页 |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154-161页 |
·研究结论 | 第154-155页 |
·关于完善我国企业集团管控的政策建议 | 第155-157页 |
·对国有与非国有企业集团管控的操作建议 | 第157-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178页 |
后记 | 第178-18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 | 第1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