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一、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概述 | 第13-19页 |
(一) 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定义 | 第13页 |
(二) 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沿革 | 第13-17页 |
1. 域外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13-14页 |
2. 我国信息公开救济制度发展历程 | 第14-17页 |
(三) 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17-19页 |
二、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现存问题 | 第19-27页 |
(一) 法律依据的缺乏使政府信息公开救济的后力不足 | 第19-20页 |
(二) 行政救济的不足 | 第20-22页 |
1. 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及申请人资格的缺陷 | 第20-21页 |
2. 行政复议管辖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三) 司法救济存在的缺陷 | 第22-24页 |
1.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缺陷 | 第22-23页 |
2. 原告的诉讼资格问题 | 第23-24页 |
3. 行政诉讼管辖规定的不足 | 第24页 |
(四) 在现有国家赔偿机制中的尴尬境地 | 第24-25页 |
(五) 信息公开制度实施中的人治色彩浓厚,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过大 | 第25-27页 |
三、国外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启示 | 第27-37页 |
(一) 国外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介绍 | 第27-34页 |
1. 日本的信息公开审查会 | 第27-30页 |
2. 英国的信息专员与信息裁判所制度 | 第30-32页 |
3. 美国的信息公开司法救济 | 第32-34页 |
(二) 外国信息公开救济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34-37页 |
四、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 | 第37-45页 |
(一) 建立完备的政府信息公开救济法律体系 | 第37-39页 |
1. 确立知情权的宪法保护地位 | 第37-38页 |
2. 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 | 第38-39页 |
(二) 理顺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 | 第39-40页 |
(三) 完善行政复议制度—建立信息公开审查委员会 | 第40-41页 |
(四) 健全司法救济措施 | 第41-43页 |
1. 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 第41-42页 |
2. 拓展当事人诉讼资格 | 第42页 |
3. 政府信息公开诉讼法院管辖的集中设置 | 第42-43页 |
4. 培养专业的政府信息公开司法裁判人员 | 第43页 |
(五) 进一步完善国家赔偿相关规定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