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劳动法论文

就业歧视的法理学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3页
 (一) 研究的意义第9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 国内研究现状第9-10页
  2.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三) 研究思路、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第11-13页
  1. 研究思路第11页
  2. 研究目的第11-12页
  3. 研究方法第12-13页
一、就业歧视的概述第13-19页
 (一) 就业歧视的法律内涵第13-16页
  1. 就业第13页
  2. 就业权第13-14页
  3. 就业歧视第14-15页
  4. 什么不构成歧视第15-16页
 (二) 我国学者对就业歧视的界定第16-19页
  1. 直接界定第16-17页
  2. 间接界定第17-19页
二、就业歧视的现状及成因第19-35页
 (一) 我国就业歧视的现状第19-23页
 (二) 我国就业歧视的立法现状第23-25页
  1. 宪法确立平等权原则第24页
  2. 《劳动法》规定禁止就业歧视第24页
  3. 《妇女权益保护法》对妇女权利的平等就业权第24页
  4. 《就业促进法》对公平就业的规定第24-25页
  5. 就业歧视法律规范的不足第25页
 (三) 就业歧视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第25-35页
  1.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第25-30页
  2. 社会原因第30-35页
三、国外和香港地区反就业歧视借鉴第35-39页
 (一) 美国就业歧视的立法体系第35-36页
 (二) 英国的反就业歧视立法第36页
 (三) 香港就业歧视的法律体系第36-39页
  1. 香港平等机会委员会第37页
  2. 平等就业委员会的职责第37-38页
  3. 平等委员会的不足第38-39页
四、我国就业歧视立法制度的完善第39-43页
 (一) 尽快出台《反就业歧视法》第39-40页
 (二) 设置明确法律责任与司法救济第40-41页
  1. 设置合理的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第40页
  2. 制定具体可行的法律救济措施第40-41页
 (三) 完善反歧视的单行法第41页
 (四) 消除现有法律中的歧视规定第41页
 (五) 规定真实职业资格等豁免情况第41-42页
 (六) 设立专门的反歧视法执行机构第42-43页
结语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后记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研究
下一篇:进城农民工子女受义务教育权法律保障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