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42页 |
一、 问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第11-15页 |
(一)问题缘起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5-38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32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32-38页 |
三、 主要研究方法 | 第38-40页 |
四、 主要内容与框架结构 | 第40-41页 |
五、 创新与不足 | 第41-42页 |
第一章 市民社会发展中政府自觉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 第42-91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42-52页 |
一、 社会 | 第42-43页 |
二、 市民社会 | 第43-47页 |
三、 政府 | 第47-50页 |
四、 政府自觉 | 第50-52页 |
第二节 市民社会发展的基础理论分析 | 第52-81页 |
一、 市民社会历史演变的客观规律 | 第52-63页 |
二、 市民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63-81页 |
第三节 市民社会发展中有关政府作用的基础理论分析 | 第81-91页 |
一、 “有限政府”理论 | 第82-84页 |
二、 全面干预的政府理论 | 第84-86页 |
三、 政府与市民社会相互合作理论 | 第86-91页 |
第二章 西方市民社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与启示 | 第91-109页 |
第一节 西方国家政府对市民社会的管理 | 第91-105页 |
一、 市民社会的法律地位 | 第91-94页 |
二、 登记管理 | 第94-96页 |
三、 筹资与营利禁止 | 第96-99页 |
四、 税收优惠 | 第99-102页 |
五、 监管模式 | 第102-105页 |
第二节 西方国家市民社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 第105-109页 |
一、 理论认识方面的启示 | 第105-107页 |
二、 实践经验方面的启示 | 第107-109页 |
第三章 中国市民社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特征 | 第109-132页 |
第一节 中国市民社会的概念与分类 | 第109-119页 |
一、 中国市民社会的有关争议 | 第109-112页 |
二、 中国市民社会的概念 | 第112-116页 |
三、 中国市民社会组织的分类 | 第116-119页 |
第二节 中国市民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 第119-126页 |
一、 建国前中国市民社会的历史 | 第119-121页 |
二、 建国后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现状 | 第121-126页 |
第三节 中国市民社会发展的特征 | 第126-132页 |
一、 中国市民社会的政府主导型与独立性不足 | 第126-127页 |
二、 中国民间组织地位与作用存在差异 | 第127-128页 |
三、 中国市民社会组织行业分布不均衡与活动领域多元化 | 第128-129页 |
四、 中国市民社会组织公益性不足 | 第129页 |
五、 中国市民社会组织公共产品供给存在地区间的不均衡 | 第129-130页 |
六、 中国市民社会组织资金和人力短缺导致志愿性不足 | 第130-132页 |
第四章 中国市民社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及存在问题 | 第132-160页 |
第一节 中国市民社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 | 第132-149页 |
一、 党的政策规定 | 第132-134页 |
二、 宪法与普通法律 | 第134-136页 |
三、 行政法规 | 第136-145页 |
四、 自觉行政改革 | 第145-149页 |
第二节 中国市民社会发展中政府存在的问题 | 第149-160页 |
一、 政府对市民社会认识上存在误区 | 第149-151页 |
二、 关于市民社会的立法存在不足 | 第151-155页 |
三、 政府对市民社会管理模式的缺陷 | 第155-158页 |
四、 政府职能转变仍然不到位 | 第158-159页 |
五、 政府与市民社会间互动模式缺乏 | 第159-160页 |
第五章 增强中国市民社会发展中的政府自觉 | 第160-187页 |
第一节 增强政府的规律认知 | 第160-169页 |
一、 一般规律的认识 | 第161-166页 |
二、 特殊规律的认识 | 第166-169页 |
第二节 中国市民社会培育的前提要件 | 第169-174页 |
一、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第169-170页 |
二、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 第170-171页 |
三、 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 第171-172页 |
四、 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 第172-174页 |
第三节 中国市民社会培育的策略、模式及政府思路 | 第174-180页 |
一、 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策略与模式 | 第174-175页 |
二、 政府培育市民社会的具体思路 | 第175-180页 |
第四节 深化政府自觉的具体措施构想 | 第180-187页 |
一、 立法 | 第180-181页 |
二、 扶持 | 第181-182页 |
三、 管理 | 第182-185页 |
四、 保障 | 第185-187页 |
结论 | 第187-189页 |
主要参考书数目 | 第189-19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95-196页 |
后记 | 第196-1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