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目前国内的机动车排放现状 | 第9页 |
·柴油车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 第9-10页 |
·柴油车污染物的控制策略 | 第10页 |
·国内外 DPF 再生技术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外微粒捕集器车载再生监控系统的研制情况 | 第11-12页 |
·研究工作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 第13-20页 |
·DPF 车载再生监控系统设计 | 第13-15页 |
·DPF 高压雾化喷油助燃催化再生方法及系统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DPF 车载再生监控系统的功能 | 第14-15页 |
·DPF 车载再生监控系统的构成 | 第15页 |
·监控系统内部模块设计 | 第15-19页 |
·DPF 再生监控模块总体设计 | 第15-16页 |
·车载人机交互模块 | 第16-18页 |
·PC 机再生监控模块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20-30页 |
·DPF 再生监控模块的硬件设计 | 第20-25页 |
·STM32F103 的体系结构与控制器硬件设计方案 | 第20-21页 |
·CPU 的外部时钟电路 | 第21-22页 |
·DPF 再生监控模块的电源设计 | 第22-23页 |
·数据采集与信号调理 | 第23-24页 |
·电磁泵驱动控制电路 | 第24-25页 |
·CAN 收发器与通信保护电路 | 第25页 |
·车载人机交互模块的硬件设计 | 第25-29页 |
·CPU 时钟电路 | 第26页 |
·车载人机交互模块电源 | 第26页 |
·LCD 显示驱动电路 | 第26-28页 |
·数据存储电路设计 | 第28-29页 |
·触摸屏驱动电路 | 第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DPF 车载再生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30-52页 |
·STM32F10x 平台的程序设计方法 | 第30-38页 |
·由 ARM 处理器定义的软件接口标准 | 第30-31页 |
·STM32F10x 标准外设库的使用 | 第31-32页 |
·STM32F10x 的软件最小系统 | 第32-38页 |
·DPF 再生控制器的应用层软件设计 | 第38-42页 |
·主程序设计 | 第38页 |
·数据采集与处理程序 | 第38-39页 |
·添加剂泵控制程序 | 第39-40页 |
·再生处理程序 | 第40-42页 |
·CAN 通信程序 | 第42页 |
·车载人机交互模块软件设计 | 第42-51页 |
·μC/OS-Ⅱ的文件结构与系统服务 | 第42-44页 |
·μC/OS-Ⅱ在 STM32 平台的移植 | 第44-46页 |
·μC/GUI 在μC/OS-Ⅱ中的移植 | 第46-48页 |
·μC/OS-Ⅱ下用户应用程序设计 | 第48-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车载人机交互终端的嵌入式人机界面开发 | 第52-58页 |
·μC/GUI 的运行机制 | 第52-53页 |
·消息循环机制 | 第52-53页 |
·基于对话框控件的窗体管理系统 | 第53页 |
·DPF 再生监控系统车载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第53-57页 |
·主界面设计 | 第53-55页 |
·调试界面设计 | 第55页 |
·参数设置界面设计 | 第55-56页 |
·查询界面设计 | 第56-57页 |
·帮助界面设计 | 第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监控系统的调试与测试 | 第58-69页 |
·系统的功能调试 | 第58-62页 |
·DPF 再生控制器的调试 | 第58-62页 |
·车载人机交互终端的调试 | 第62页 |
·油泵雾化性能测试 | 第62-63页 |
·系统的电磁兼容性测试 | 第63-66页 |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 第64-65页 |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 第65-66页 |
·系统性能的车载测试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工作总结 | 第69-70页 |
·下一步的研究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