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粒度可重构处理器的结构研究与设计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 ·可重构架构的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 ·可重构阵列粒度 | 第15-16页 |
| ·处理单元(PE) | 第16-17页 |
| ·互连结构 | 第17-19页 |
| ·存储结构 | 第19页 |
| ·课题来源及目标意义 | 第19-20页 |
| ·论文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20-22页 |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主流可重构架构研究 | 第22-33页 |
| ·ADRES 架构介绍 | 第22-24页 |
| ·XPP 架构介绍 | 第24-26页 |
| ·MorphoSys 架构介绍 | 第26-28页 |
| ·Morpheus 架构介绍 | 第28-31页 |
| ·KAHRISMA 架构介绍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算法映射及结果分析 | 第33-48页 |
| ·算法分类 | 第33-34页 |
| ·可重构结构模型 | 第34-38页 |
| ·ADRES 模型建立 | 第34-35页 |
| ·XPP 模型建立 | 第35-36页 |
| ·MorphoSys 模型建立 | 第36页 |
| ·Morpheus 模型建立 | 第36-37页 |
| ·KAHRISMA 模型建立 | 第37-38页 |
| ·算法实例介绍 | 第38-41页 |
| ·计算密集型算法 | 第38-39页 |
| ·控制密集型算法 | 第39页 |
| ·计算控制密集型算法 | 第39-40页 |
| ·I/O 密集型算法 | 第40-41页 |
| ·数据密集型算法 | 第41页 |
| ·算法映射结果及分析 | 第41-47页 |
| ·算法特点分析 | 第42-43页 |
| ·IDCT 算法映射分析 | 第43-44页 |
| ·GCD 算法映射分析 | 第44-45页 |
| ·Deblocking 算法映射分析 | 第45-46页 |
| ·读写码流映射分析 | 第46页 |
| ·数据密集型算法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可重构阵列设计 | 第48-58页 |
| ·可重构阵列结构 | 第48-49页 |
| ·可重构处理阵列 | 第49-53页 |
| ·可重构处理单元 | 第49-51页 |
| ·可重构阵列的互连结构 | 第51-53页 |
| ·数据存储及配置存储结构 | 第53-56页 |
| ·本地存储器 | 第53-54页 |
| ·数据分发单元 | 第54页 |
| ·数据合并单元 | 第54-55页 |
| ·寄存器堆 | 第55页 |
| ·配置存储结构 | 第55-56页 |
| ·流水线设计 | 第56-57页 |
| ·控制管理机制设计 | 第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可重构模型的仿真验证 | 第58-62页 |
| ·模型功能验证 | 第58-59页 |
| ·性能分析 | 第59-60页 |
| ·综合与性能比较 | 第60-61页 |
| ·综合结果 | 第60页 |
| ·与现有可重构阵列的性能比较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2-64页 |
| ·论文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第62-63页 |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62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62-63页 |
| ·后续研究工作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附录 | 第68-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