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矿石定价权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关于铁矿石进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9-10页 |
·关于寡头垄断对谈判博弈的影响 | 第10-11页 |
·新兴定价模式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2 从供需现状来分析铁矿石定价权 | 第15-32页 |
·世界铁矿石的供需现状 | 第15-26页 |
·世界铁矿石资源状况 | 第15-18页 |
·世界铁矿石供需情况的分析 | 第18-26页 |
·中国铁矿石的供需现状 | 第26-28页 |
·中国铁矿石资源状况 | 第26-27页 |
·中国铁矿石供需情况的分析 | 第27-28页 |
·中国铁矿石定价权缺失的原因 | 第28-32页 |
·中国铁矿石需求的对外依存度过高 | 第29页 |
·中国钢铁企业缺乏谈判经验 | 第29-30页 |
·中国铁矿石进口秩序混乱 | 第30页 |
·行业集中度低 | 第30-31页 |
·海运费波动剧烈 | 第31页 |
·我国缺乏避险金融衍生工具 | 第31-32页 |
3 寡头垄断市场对铁矿石定价权的影响分析 | 第32-41页 |
·供给方之间的博弈 | 第32-33页 |
·需求方的博弈 | 第33-38页 |
·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博弈 | 第33-36页 |
·我国国内钢铁企业之间的博弈 | 第36-38页 |
·供给方与需求方的博弈 | 第38-41页 |
4 世界铁矿石的定价方式 | 第41-47页 |
·传统的铁矿石定价方式 | 第41-44页 |
·长期合同 | 第41-43页 |
·现货交易 | 第43-44页 |
·当前的铁矿石定价方式 | 第44-47页 |
·传统的铁矿石定价机制瓦解 | 第44-46页 |
·季度定价模式兴起 | 第46页 |
·其他铁矿石定价方式 | 第46-47页 |
5 当前定价方式对铁矿石交易的影响 | 第47-57页 |
·季度定价方式 | 第47-49页 |
·季度定价模式博弈分析 | 第47-48页 |
·缺陷分析 | 第48页 |
·发展现状与分析 | 第48-49页 |
·期货定价方式 | 第49-53页 |
·铁矿石能够作为期货商品的原因 | 第49-50页 |
·国外铁矿石期货市场现状 | 第50-51页 |
·国内开展铁矿石期货交易的设想 | 第51-52页 |
·国内开展铁矿石期货交易的作用 | 第52-53页 |
·现货定价方式 | 第53-57页 |
·推出铁矿石现货平台的原因 | 第53-54页 |
·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优势 | 第54页 |
·Global Ore运行状况 | 第54-55页 |
·中国铁矿石现货平台 | 第55-57页 |
6 中国夺取铁矿石定价权的建议 | 第57-62页 |
·加强自身实力 | 第57-59页 |
·增强对矿山和废钢的开发利用 | 第57-58页 |
·提升产业集中度 | 第58页 |
·积极拓宽铁矿石进口渠道 | 第58-59页 |
·瓦解矿商共谋机制 | 第59页 |
·结成需求方利益共同体 | 第59页 |
·瓦解矿商共谋机制 | 第59页 |
·调整我国的铁矿石战略 | 第59-61页 |
·实现纵向一体化发展 | 第59-60页 |
·建立中国铁矿石战略安全储备 | 第60-61页 |
·跳出博弈,发展期货市场 | 第61-62页 |
7 结论 | 第62-64页 |
附录 | 第64-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后记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