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引言 | 第11-17页 |
·本文选题与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本文研究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 第13-15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本文的基本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2 早期发展与演变 | 第17-58页 |
·价值与价格理论概述 | 第17-23页 |
·后凯恩斯学派价值与价格理论的思想渊源 | 第23-41页 |
·后凯恩斯学派诞生与代表学者 | 第23-24页 |
·后凯恩斯三个核心价格理论的起源 | 第24-35页 |
·价格与生产和市场结构 | 第35-40页 |
·简要评述 | 第40-41页 |
·早期价值与价格理论的重要成果 | 第41-55页 |
·加尔布雷斯的价格控制论 | 第41-42页 |
·卡尔多的“目标收益率定价模型” | 第42-44页 |
·卡莱斯基垄断定价模型 | 第44-46页 |
·艾希纳的厂商增长率最大化定价模型 | 第46-48页 |
·伍德的融资约束定价模型 | 第48-49页 |
·哈考特与凯尼恩的技术选择定价模型 | 第49-52页 |
·阿西马克普罗斯工资-直接劳动产出定价模型 | 第52-53页 |
·温特劳布的工资加成理论 | 第53-55页 |
·后凯恩斯价格理论中的长短期分析 | 第55-56页 |
·简要评述 | 第56-58页 |
3 近年来的研究新进展 | 第58-118页 |
·以工资分析为基础的价格理论 | 第59-63页 |
·亚苏里克:论工资与价格决定 | 第59-61页 |
·里瑟:工资份额、原料价格与价格决定 | 第61-63页 |
·相对价格与价格决定 | 第63-73页 |
·迪克森的相对工资、就业与价格决定 | 第63-66页 |
·塞莱卡尔茨和塞莱卡尔茨:通胀与相对价格决定 | 第66-69页 |
·康斯坦丁·格莱扎克斯和杰弗里B.纽金特的相对价格学说 | 第69-73页 |
·垄断与价格 | 第73-80页 |
·卡莱斯基加成定价模型中的垄断因素 | 第73-75页 |
·朗格卢瓦后凯恩斯框架下的“边际主义”垄断定价模型 | 第75-76页 |
·西蒙与赖斯的(TRIP)与JA-TRIP价格垄断模型 | 第76-77页 |
·戈德斯坦利润挤出条件下的多寡头垄断定价模型 | 第77-80页 |
·后凯恩斯价格理论中实证检验研究 | 第80-95页 |
·朗格卢瓦定价规则实证检验 | 第80-85页 |
·诺尔扎德和阿尔马利比:对奥肯定律的实证检验及拓展研究 | 第85-87页 |
·弗雷德里克·李:整合了三个学说的实证检验定价模型 | 第87-95页 |
·翁氏的目标定价学说 | 第95-98页 |
·资产定价模型 | 第98-105页 |
·格莱格里·P.诺威尔:资本输出与价格行为 | 第105-108页 |
·克鲁兹的小规模开放货币经济中的定价模型 | 第108-115页 |
·定价模型 | 第108-113页 |
·政策对价格的影响机制 | 第113-115页 |
·简要评述 | 第115-118页 |
4 比较分析、启示和借鉴 | 第118-138页 |
·新古典价格学说与后凯恩斯价格学说 | 第118-121页 |
·新古典综合价格理论与后凯恩斯的价格学说 | 第121-124页 |
·凯恩斯主义价格理论与后凯恩斯的价格学说 | 第124-125页 |
·新凯恩斯主义价格理论与后凯恩斯的价格学说 | 第125-128页 |
·启示与借鉴 | 第128-137页 |
·本文的局限与后期研究建议 | 第137-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7页 |
后记 | 第147-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