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2页 |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政党外交概述 | 第14-20页 |
·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时代背景 | 第15-17页 |
·主要功能 | 第17-18页 |
·几对相关概念辨析 | 第18-20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20-28页 |
·国外相关文献 | 第20-21页 |
·国内相关文献 | 第21-28页 |
·研究计划 | 第28-32页 |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学术目标与创新 | 第29-30页 |
·研究重点、难点和应对之策 | 第30-32页 |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外交的研究理路 | 第32-55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外交的研究视角 | 第32-40页 |
·思维方式 | 第32-34页 |
·和谐思维的内涵 | 第34-35页 |
·和谐思维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 第35-40页 |
·和谐思维对政党外交的作用机制 | 第40-48页 |
·和谐思维决定政党外交理念 | 第40-43页 |
·和谐思维规范政党外交原则 | 第43-45页 |
·和谐思维引导政党外交策略 | 第45-48页 |
·权变思维、协和思维、融通思维是和谐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 | 第48-55页 |
·权变思维:维持要素与环境关系的和谐思维 | 第49-51页 |
·协和思维:协调要素与要素间关系的和谐思维 | 第51-53页 |
·融通思维:保持要素与系统(整体)关系的和谐思维 | 第53-55页 |
第三章 坚持权变思维,保持政党与环境的和谐互动 | 第55-79页 |
·政党外交的“与时俱进”理念 | 第55-63页 |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的指导思想 | 第55-57页 |
·与时俱进要求政党外交要体现时代精神 | 第57-59页 |
·与时俱进要求政党外交要把握客观规律 | 第59-61页 |
·与时俱进要求政党外交不断实现理论创新 | 第61-63页 |
·政党外交的“国家利益”原则 | 第63-70页 |
·国家利益是政党外交的最高准则 | 第63-65页 |
·国家利益的最根本内容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 | 第65-66页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 | 第66-68页 |
·开展意识形态斗争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 | 第68-70页 |
·灵活机变的政党外交策略 | 第70-79页 |
·转变思想,拨乱反正,实现政党外交策略的战略性调整 | 第70-73页 |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成功化解国际格局变幻对政党外交的冲击 | 第73-76页 |
·认清形势,顺应潮流,推进政党外交的全方位发展 | 第76-79页 |
第四章 坚持协和思维,保持政党之间的和谐互动 | 第79-104页 |
·政党外交的“和而不同”理念 | 第79-88页 |
·和而不同是对事物多样性存在的高度概括 | 第80-81页 |
·政党的多样性是国际社会的客观存在 | 第81-83页 |
·政党的多样性是推动政党发展的动力 | 第83-86页 |
·正确化解政党间存在的矛盾与分歧 | 第86-88页 |
·党际关系的四项基本原则 | 第88-95页 |
·党际关系四项原则的提出 | 第88-89页 |
·独立自主是新型党际关系的核心和灵魂 | 第89-91页 |
·完全平等是建立政党友好交往的根本前提 | 第91-92页 |
·互相尊重是实现政党友好往来的基本保障 | 第92-94页 |
·互不干涉内部事务是建立新型党际关系的基本条件 | 第94-95页 |
·求同存异的政党外交实践策略 | 第95-104页 |
·政党外交求同存异策略的内涵 | 第95-97页 |
·求和平共处之同,存意识形态之异,与西方政党开展政党外交 | 第97-99页 |
·求团结合作之同,存意见分歧之异,恢复与无产阶级政党交往 | 第99-100页 |
·求周边安全之同,存争端分歧之异,与周边国家政党友好往来 | 第100-104页 |
第五章 坚持融通思维,保持政党与系统(整体)的和谐互动 | 第104-130页 |
·政党外交的“和谐世界”理念 | 第104-112页 |
·“和谐世界”理念是传统和谐文化的当代体现 | 第104-106页 |
·系统意识与全球视野 | 第106-108页 |
·国际安全与持久和平 | 第108-110页 |
·国际新秩序与共同繁荣 | 第110-112页 |
·新国际主义原则 | 第112-120页 |
·新国际主义是国际主义的新形式 | 第112-114页 |
·建立反霸反恐国际统一战线 | 第114-116页 |
·遵循共同价值开展国际合作 | 第116-118页 |
·共同应对现实挑战 | 第118-120页 |
·务实有为的政党外交策略 | 第120-130页 |
·积极融入国际社会 | 第120-122页 |
·畅通政党交流渠道 | 第122-124页 |
·创建政党外交机制 | 第124-126页 |
·积极参与解决影响世界和谐的热点问题 | 第126-130页 |
第六章 和谐思维下后危机时代中国政党外交的发展走向 | 第130-165页 |
·后危机时代的国际形势及其对中国政党外交的影响 | 第130-141页 |
·后危机时代概述 | 第130-133页 |
·后危机时代中国政党外交面临的国际环境 | 第133-138页 |
·后危机时代中国政党外交面临的挑战 | 第138-141页 |
·和谐思维主导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政党外交 | 第141-152页 |
·后危机时代人们更加向往世界的和谐 | 第142-145页 |
·后危机时代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深化夯实了和谐思维的基础 | 第145-148页 |
·后危机时代更加彰显和谐文化魅力 | 第148-152页 |
·坚持和谐思维,推动后危机时代中国政党外交的发展 | 第152-165页 |
·保持政党先进性,在权变中坚持与时代同步 | 第152-156页 |
·提升党际交往能力,在协和中推动党际关系发展 | 第156-160页 |
·树立政党形象,在融通中促进“和谐世界”建设 | 第160-165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165-167页 |
致谢 | 第167-169页 |
参考文献 | 第169-181页 |
读博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81-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