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1-19页 |
| ·论文选题目的、意义 | 第11-12页 |
| ·论文选题来源 | 第11页 |
| ·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2-16页 |
| ·地震沉积学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 ·油气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17-19页 |
| 第2章 地震沉积学进展 | 第19-38页 |
| ·地震沉积学研究内容的发展 | 第19-30页 |
| ·地震沉积学概念与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地震岩石学 | 第21-29页 |
| ·地震沉积学的学科定位和优势 | 第29-30页 |
| ·地震地貌表征技术进展 | 第30-37页 |
| ·wheeler变换和相对地质年代体 | 第30-32页 |
| ·地震相表征参数 | 第32-35页 |
| ·地震地貌技术创新—Wheeler域地震属性 | 第35-37页 |
| ·沉积解剖和储层定性分析 | 第37-38页 |
| 第3章 烃类检测技术评价 | 第38-49页 |
| ·AVO属性分析 | 第38-45页 |
| ·AVO属性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38-39页 |
| ·Zoeppritz方程简化式 | 第39-41页 |
| ·改进三项式AVO及其的意义 | 第41-45页 |
| ·弹性参数反演 | 第45-46页 |
| ·纵横波速度比 | 第45页 |
| ·泊松比 | 第45-46页 |
| ·粘滞性参数 | 第46-49页 |
| 第4章 分频AVO技术 | 第49-62页 |
| ·叠前分频理论基础 | 第49-53页 |
| ·Zoepprtiz方程 | 第49-50页 |
| ·层状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Brekhovski方程及其简化公式 | 第50-53页 |
| ·叠前道集的时频分析 | 第53-58页 |
| ·时频分析方法-小波分频技术 | 第53-55页 |
| ·时频分析方法-广义S变换 | 第55-57页 |
| ·时频分析方法-匹配追踪时频分析 | 第57-58页 |
| ·叠前道集时频分析方法选择 | 第58页 |
| ·叠前道集分频 | 第58-60页 |
| ·角度道集 | 第58-60页 |
| ·不同深度、不同岩性阻抗组合的优势叠加优势道集选择 | 第60页 |
| ·分频AVO属性研究 | 第60-62页 |
| ·分频AVO分析正演论证 | 第60页 |
| ·分频AVO分析应用实例 | 第60-62页 |
| 第5章 纵横波提取与吸收 | 第62-70页 |
| ·吸收分析 | 第62-65页 |
| ·地层的吸收特征与频率的关系 | 第62-63页 |
| ·地层的吸收数学模型 | 第63页 |
| ·地震模型验证 | 第63-64页 |
| ·面积差值方法 | 第64-65页 |
| ·纵横波提取技术 | 第65-69页 |
| ·叠前去噪技术 | 第65-66页 |
| ·4D层位追踪及剩余动校正 | 第66-67页 |
| ·动校正拉伸校正 | 第67-68页 |
| ·三项式AVO技术 | 第68页 |
| ·AVO剔除拟合去多次波影响 | 第68-69页 |
| ·纵横波吸收 | 第69-70页 |
| 第6章 应用实例 | 第70-125页 |
| ·研究区地质背景及勘探难点、对策 | 第70-73页 |
| ·地质背景 | 第70页 |
| ·勘探概况 | 第70-72页 |
| ·当前面临的主要难题 | 第72页 |
| ·技术方案 | 第72-73页 |
| ·井震地层格架建立 | 第73-80页 |
| ·单井层序划分 | 第75-78页 |
| ·井震标定 | 第78-79页 |
| ·层序地层格架建立 | 第79-80页 |
| ·地震地貌研究 | 第80-95页 |
| ·地震地貌研究 | 第80-84页 |
| ·地貌对沉积控制作用 | 第84-86页 |
| ·沉积相研究 | 第86-95页 |
| ·地震沉积学研究 | 第95-109页 |
| ·最小研究单元划分 | 第96-97页 |
| ·岩石物理分析 | 第97-98页 |
| ·沉积体系表征 | 第98-103页 |
| ·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 | 第103-109页 |
| ·油气检测 | 第109-121页 |
| ·基础资料分析 | 第110-113页 |
| ·油气检测的方法选择 | 第113-119页 |
| ·方法适用性评估 | 第119-120页 |
| ·物控油藏预测 | 第120-121页 |
| ·综合评价 | 第121-125页 |
| ·成藏特征 | 第121-122页 |
| ·有利目标优选 | 第122-125页 |
| 结论 | 第125-126页 |
| 致谢 | 第126-1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7-13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