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社会治安思想研究--以“盗贼”治理为考察对象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目录 | 第12-14页 |
导论 | 第14-25页 |
一、 中国传统社会治安思想研究的主要成果 | 第14-18页 |
二、 中国传统社会治安思想现有研究成果的特点 | 第18-21页 |
三、 本文研究思路 | 第21-25页 |
第一章 中国传统社会的“盗贼”治理 | 第25-47页 |
一、 中国传统社会的“盗贼”犯罪 | 第25-29页 |
二、 中国传统社会中“盗贼”的表现形式 | 第29-34页 |
三、 中国传统社会中“盗贼”的危害及影响 | 第34-40页 |
四、 预防是中国传统社会“盗贼”治理的基本战略 | 第40-45页 |
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二章 养性成善的传统治安思想 | 第47-83页 |
一、 “盗贼”发生的人性原因 | 第47-53页 |
二、 中国传统社会人性养成的影响因素 | 第53-58页 |
三、 从人性角度设计的治安战略 | 第58-64页 |
四、 中国传统社会教化的实施途径 | 第64-76页 |
五、 中国传统社会治安实践中的德刑相悖 | 第76-80页 |
小结 | 第80-83页 |
第三章 足民以安的传统治安思想 | 第83-111页 |
一、 贫困是中国传统社会“盗贼”发生的原因 | 第84-87页 |
二、 中国传统社会农民贫困的原因 | 第87-95页 |
三、 中国传统社会足民以安的思想 | 第95-100页 |
四、 中国传统社会“富民”弭盗的主要途径 | 第100-108页 |
小结 | 第108-111页 |
第四章 任官以贤的传统治安思想 | 第111-143页 |
一、 不良官吏驱民为“盗贼” | 第112-118页 |
二、 中国传统社会中官吏贪腐的原因 | 第118-125页 |
三、 中国传统社会中任贤思想及“贤”的内涵 | 第125-134页 |
四、 中国传统社会任贤使能的途径 | 第134-141页 |
小结 | 第141-143页 |
第五章 消极求安的传统治安思想 | 第143-174页 |
一、 中国传统社会的户籍管理思想 | 第144-149页 |
二、 中国传统社会严格控制人口逃亡的思想 | 第149-152页 |
三、 中国传统社会中民的治安联防连坐思想 | 第152-159页 |
四、 中国传统社会武器管制思想 | 第159-161页 |
五、 中国传统社会对民活动管制的思想 | 第161-168页 |
六、 中国传统社会秘密治安控制思想 | 第168-171页 |
小结 | 第171-174页 |
结语 | 第174-17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7-188页 |
后记 | 第188-19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90-1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