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4页
 (一) 研究背景第10页
 (二) 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三) 研究现状第11-12页
 (四) 研究方法第12页
 (五)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第12-14页
一、 大学生心理素质综述第14-18页
 (一) 心理素质的界定第14页
 (二)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第14-15页
  1. 突显出比较成熟的自我意识,并逐步趋于完善第14页
  2. 初步具有对事物的思辨能力和较强的批判性思维第14-15页
  3. 拥有较为理智的情感,但缺乏稳定性第15页
 (三) 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第15-17页
 (四) 良好心理素质的标准第17-18页
二、 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第18-24页
 (一) 高校毕业生择业时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第18-22页
 (二) 就业心理问题的分类第22-24页
  1. 功利心理第22页
  2. 从众心理第22页
  3. 求稳心理第22页
  4. 求全心理第22-24页
三、 毕业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4-32页
 (一) 社会环境因素第24-26页
  1. 劳动力市场供需差别大第24页
  2. 社会提供择业渠道不通畅,供需信息难以契合第24-25页
  3. 用人单位存在歧视观念和经验主义第25页
  4.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第25-26页
  5. 政府就业服务职能的缺位第26页
 (二) 教育体制因素第26-27页
 (三) 家庭因素第27页
 (四) 个人因素第27-32页
  1. 自我评价存在偏差,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第27-28页
  2. 情感因素第28页
  3. 学业因素第28页
  4. 人际关系第28-29页
  5. 个人生理因素第29页
  6. 价值取向第29-32页
四、 缓解高校毕业生心理问题的对策研究第32-45页
 (一) 借鉴职业发展理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第32-39页
  1. 职业发展相关理论概述第32-38页
  2. 职业发展理论的启示第38-39页
 (二) 缓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措施第39-45页
  1. 政府发挥就业服务主导作用第39页
  2. 高校积极开展立体式的就业指导第39-40页
  3. 推行动态的心理疏导机制第40-41页
  4. 加强心理辅助工具的使用第41-42页
  5. 动员家长积极参与大学生的心理卫生、心理保健工作第42页
  6. 大学毕业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心理的自我调试第42-45页
结束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附录第48-52页
后记第52-5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与德国政治教育比较及其对我国政治教育的启示
下一篇:加强高校舆论宣传阵地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以邢台市5所高校的调查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