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6页 |
(一) 研究的缘起 | 第11页 |
(二) 研究价值 | 第11-12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五) 论文创新点 | 第15-16页 |
一、 美国与德国政治教育理论比较 | 第16-27页 |
(一) 美国的政治教育理论 | 第16-19页 |
1. 政治参与理论 | 第16-17页 |
2. 政治社会化理论 | 第17-18页 |
3. 政治教育方法理论 | 第18-19页 |
(二) 德国的政治教育理论 | 第19-24页 |
1. 政治修养理论 | 第19-21页 |
2. 政治认知—参与理论 | 第21-23页 |
3. 政治社会化理论 | 第23-24页 |
(三) 美国与德国政治教育理论的特点 | 第24-27页 |
1. 政治教育理论具有鲜明的政治价值倾向性 | 第24页 |
2. 政治教育理论与社会的变化发展相适应 | 第24-25页 |
3. 政治教育理论体现人本性与主体性的统一 | 第25-26页 |
4. 政治教育理论建立在相关学科理论的基础上 | 第26-27页 |
二、 美国与德国政治教育目标的比较 | 第27-33页 |
(一) 美国的政治教育目标 | 第27-28页 |
1. 知识与领会 | 第27页 |
2. 态度与情感 | 第27-28页 |
3. 技能与行为 | 第28页 |
(二) 德国政治教育目标 | 第28-30页 |
1. 政治认知 | 第28-29页 |
2. 政治认同 | 第29-30页 |
3. 政治能力 | 第30页 |
(三) 美国与德国政治教育目标的特点 | 第30-33页 |
1. 政治教育目标设定具有层次性和统一性 | 第30-31页 |
2. 政治教育目标突出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能力培养 | 第31-33页 |
三、 美国与德国政治教育内容比较 | 第33-42页 |
(一) 美国政治教育的内容 | 第33-36页 |
1. 政治观教育 | 第33-34页 |
2. 爱国主义教育 | 第34页 |
3. 公民宗教教育 | 第34-35页 |
4. 资本主义法制教育 | 第35-36页 |
(二) 德国政治教育的内容 | 第36-39页 |
1. 民主政治知识教育 | 第36-37页 |
2. 政治参与技能教育 | 第37-38页 |
3. 和平教育 | 第38页 |
4. 民族精神教育 | 第38-39页 |
(三) 美国与德国政治教育内容的共性 | 第39-42页 |
1. 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统一 | 第39页 |
2. 多样性与一元化相统一 | 第39-40页 |
3. 全面主义与德目主义相结合 | 第40-42页 |
四、 美国与德国政治教育方法比较 | 第42-48页 |
(一) 美国的政治教育方法 | 第42-44页 |
1. 案例法 | 第42页 |
2. 模拟法 | 第42页 |
3. 问题法 | 第42-43页 |
4. 决策思维 | 第43页 |
5. 实践法 | 第43-44页 |
(二) 德国的政治教育方法 | 第44-45页 |
1. 问题法 | 第44页 |
2. 切入法 | 第44-45页 |
3. 研究性教学法 | 第45页 |
(三) 美国与德国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 | 第45-48页 |
1.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 第45-46页 |
2. 引导性与自主性相统一 | 第46页 |
3.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 | 第46-48页 |
五、 美国与德国政治教育比较对我国政治教育的启示 | 第48-55页 |
(一) 更新政治教育观念,对政治教育合理定位 | 第48-49页 |
(二) 明确政治教育目标,注重学生政治认同与参与能力的培养 | 第49-50页 |
(三) 完善政治教育内容,体现全球化趋势下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 第50-52页 |
(四) 优化政治教育的方法,提高政治教育实效性 | 第52-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