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绿色茶油消费行为与购买意愿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2 绿色食品和绿色茶油的界定 | 第12-13页 |
| ·绿色食品及其标志 | 第12-13页 |
| ·绿色茶油的含义 | 第13页 |
| 3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3-19页 |
| ·国外研究 | 第13-15页 |
| ·国内研究 | 第15-18页 |
| ·简要评述 | 第18-19页 |
| 4 研究思路、方法及主要创新点 | 第19-21页 |
|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 1 消费者行为界定和研究角度 | 第21页 |
| 2 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理论 | 第21-23页 |
| ·消费者动机理论 | 第21页 |
| ·行为学习理论 | 第21-22页 |
| ·习惯建立理论 | 第22页 |
| ·信息加工理论 | 第22-23页 |
| ·风险减少理论 | 第23页 |
| 3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的典型模式 | 第23-25页 |
| ·马歇尔模式 | 第23页 |
| ·巴甫洛夫模式 | 第23-24页 |
| ·维布雷宁模式 | 第24页 |
| ·尼科西亚模式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茶油及其行业发展现状 | 第25-30页 |
| 1 茶油及其绿色茶油 | 第25-28页 |
| ·茶油的营养和功效 | 第25页 |
| ·茶油与其他食用植物油的比较 | 第25-26页 |
| ·各种食用植物油的性价比分析 | 第26-28页 |
| 2 茶油行业的发展现状 | 第28-30页 |
| ·发展我国茶油行业的迫切性 | 第28-29页 |
| ·湖南省茶油行业之重要地位 | 第29页 |
| ·茶油产业的发展形势良好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绿色食品及茶油消费的描述性分析 | 第30-37页 |
| 1 调查数据说明 | 第30-32页 |
| ·问卷设计过程 | 第30页 |
| ·调查样本选择 | 第30页 |
| ·调查问卷信度 | 第30-31页 |
| ·调查样本特征 | 第31-32页 |
| 2 绿色食品和绿色茶油的描述性分析 | 第32-33页 |
| ·绿色食品描述性分析 | 第32-33页 |
| ·绿色茶油描述性分析 | 第33页 |
| 3 茶油消费情况的描述性分析 | 第33-36页 |
| ·茶油的购买次数 | 第33-34页 |
| ·茶油的消费比重 | 第34-35页 |
| ·茶油的主要来源 | 第35页 |
| ·茶油的可接受价格 | 第35-36页 |
| 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五章 绿色茶油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 第37-51页 |
| 1 模型选取 | 第37-38页 |
| 2 模型假设 | 第38-39页 |
| 3 模型设定及变量说明 | 第39-41页 |
| 4 模型检验 | 第41-44页 |
| ·模型系数的综合检验 | 第41-42页 |
| ·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 | 第42-43页 |
| ·模型效果的判断指标 | 第43-44页 |
| 5 模型的诊断:共线性分析 | 第44-46页 |
| 6 回归系数和显著性分析 | 第46-47页 |
| 7 计量结果分析 | 第47-51页 |
| ·个体特征因素 | 第47-48页 |
| ·家庭情况因素 | 第48页 |
| ·茶油的消费因素 | 第48-49页 |
| ·企业营销组合因素 | 第49-51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1-58页 |
| 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1页 |
| 2 对政府的建议 | 第51-53页 |
| ·加大政府监管力度,保障绿色食品的质量 | 第51-52页 |
| ·扶持绿色食品企业,促进绿色食品行业的发展 | 第52-53页 |
| ·积极宣传绿色食品,提高消费者的认知水平 | 第53页 |
| 3 对企业的建议 | 第53-56页 |
| ·建设层级少、范围广、信誉高的渠道网络 | 第53-54页 |
| ·制定合理适中的价格策略 | 第54-55页 |
| ·制定质量可靠的品牌化产品策略 | 第55页 |
| ·制定形式多样的促销策略 | 第55-56页 |
| 4 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附录A 调查问卷 | 第61-63页 |
| 附录B 绿色食品标志图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 作者简介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