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9页 |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7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 ·述评 | 第16-17页 |
| 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4 论文主要内容、创新点及不足 | 第17-19页 |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18页 |
| ·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的理论分析 | 第19-24页 |
| 1 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的理论依据 | 第19-20页 |
| ·市场公平竞争原则 | 第19页 |
| ·税收中性与外部性特征相结合 | 第19-20页 |
| ·消费地税收管辖权依据 | 第20页 |
| ·贸易乘数效应 | 第20页 |
| 2 农产品出口退税的经济学意义 | 第20-22页 |
| ·农产品出口退税率的提高有效增加出口 | 第20-21页 |
| ·出口退税政策产生经济联动效能 | 第21-22页 |
| 3 出口退税水平的确定依据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我国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演变历程 | 第24-29页 |
| 1 入世前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 | 第24页 |
| 2 入世后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及调整 | 第24-25页 |
| 3 入世后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变化的分析 | 第25-27页 |
| 4 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意义及取向 | 第27-29页 |
| ·调整意义 | 第27-28页 |
| ·政策取向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我国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的效应分析 | 第29-41页 |
| 1 入世后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情况概述 | 第29-32页 |
| ·对农产品出口总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 ·对农产品出口结构的影响 | 第30-32页 |
| 2 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效应的进一步实证分析 | 第32-39页 |
| ·研究对象 | 第32页 |
| ·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 ·设定模型及指标 | 第33-34页 |
| ·分析过程及结果 | 第34-39页 |
| 3 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的综合分析 | 第39-41页 |
| ·实现进出口基本平衡 | 第39页 |
| ·改善公共财政建设 | 第39-40页 |
| ·共建"两型社会" | 第40-41页 |
| 第五章 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国际经验借鉴 | 第41-46页 |
| 1 出口退税政策实施不足的表现 | 第41-43页 |
| ·退税手续繁琐 | 第41-42页 |
| ·缺乏配套的系统政策辅助 | 第42页 |
| ·出口退税管理方式和手段低效 | 第42页 |
| ·我国出口退税法制建设不完善 | 第42-43页 |
| 2 国际先进经验借鉴 | 第43-45页 |
| ·征退税一体化管理 | 第43页 |
| ·征退税部门联合协调 | 第43-44页 |
| ·简洁与高效并行 | 第44页 |
| ·依靠缜密的法律保障 | 第44页 |
| ·退税方式多样化 | 第44-45页 |
| ·出口退税差别退税与中性退税相结合 | 第45页 |
| 3 对我国的启示 | 第45-46页 |
| 第六章 完善我国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的对策与建议 | 第46-53页 |
| 1 充分发挥出口退税政策的效能 | 第46-49页 |
| ·保持出口退税政策的相对稳定性 | 第46-47页 |
| ·相机调整农产品出口退税 | 第47-48页 |
| ·企业蓄积应对局势多变的经验和策略 | 第48-49页 |
| 2 规范出口退税实施过程 | 第49-53页 |
| ·制定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 | 第49页 |
| ·构建优化便利的办理流程 | 第49-50页 |
| ·健全管理职能及手段 | 第50-51页 |
| ·建立健全的法制环境 | 第51-52页 |
| ·提供高效运营的平台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个人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