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吉林省农民道德问题研究--以东太平村农民道德现状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8页
引言第8-12页
第一章 农民道德问题研究的理论前提第12-15页
 一、农民道德的解读第12-13页
  (一) 农民的界定第12页
  (二) 农民道德的内涵第12-13页
 二、理论基础第13-15页
  (一)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的道德思想第13页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德思想第13-15页
第二章 农民道德存在的问题第15-27页
 一、农民家庭伦理道德蜕变第15-20页
  (一) 部分人家庭婚姻道德丧失第16-18页
  (二) 家庭代际道德失衡第18-20页
 二、农民职业道德亟待提升第20-23页
  (一) 农民职业道德理想淡化第20页
  (二) 农民职业道德责任弱化第20-21页
  (三) 农民市场道德意识缺乏第21页
  (四) 农民生态道德精神淡漠第21-23页
 三、农民社会公德意识淡化第23-25页
  (一) “熟人社会”仍然盛行第23页
  (二) 公共责任意识淡薄第23-24页
  (三) 民主法治观念有待加强第24-25页
 四、农民道德评价标准扭曲第25-27页
  (一)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标准失衡第25-26页
  (二) 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标准失衡第26-27页
第三章 农民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第27-31页
 一、市场经济的负效应第27页
  (一) 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第27页
  (二) 市场经济配套措施不完善第27页
 二、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第27-28页
  (一) 西方“个人主义、自私自利主义”有所滋长第28页
  (二) 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价值观念泛滥第28页
 三、农村经济现状和道德教育水平落后的影响第28-29页
  (一) 农村经济落后的影响第28-29页
  (二) 农村道德教育水平低下的制约第29页
 四、道德的滞后性和超前性第29-31页
  (一) 道德的滞后性第29-30页
  (二) 道德的超前性第30-31页
第四章 农民道德问题的对策第31-37页
 一、完善农村道德运行机制第31-33页
  (一) 加强村规民约的制定和执行第31页
  (二) 完善农村的道德评价体系第31-32页
  (三) 健全农村的道德赏罚机制第32-33页
 二、强化农村党组织和自律性组织的道德建设功能第33-34页
  (一) 提升农村党政组织的道德建设功能第33-34页
  (二) 培育自律性组织并发挥其道德建设作用第34页
 三、改进农村道德教育第34-35页
  (一) 完善道德教育内容第34-35页
  (二) 创新道德教育的载体第35页
 四、营造农村道德文化氛围第35-37页
  (一) 加强农村道德文化宣传力度第35-36页
  (二) 提高大众传媒的渗透力和影响力第36-37页
结论第37-38页
致谢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附录第41-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金融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下一篇:新时期农行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