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页 |
一 垄断及其社会危害性概述 | 第10-13页 |
(一) 垄断的概念 | 第10-11页 |
(二) 垄断的类型 | 第11-12页 |
1、 经济性垄断 | 第11页 |
2、 行政性垄断 | 第11-12页 |
(三) 垄断的社会危害性 | 第12-13页 |
1、 破坏竞争秩序,严重阻碍市场经济的正常有序发展 | 第12页 |
2、 极大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 第12-13页 |
3、 严重影响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民族产业的发展 | 第13页 |
4、 妨碍经济结构的优化,影响经济体制的建设 | 第13页 |
二 反垄断法设立刑事责任的必要性 | 第13-16页 |
(一) 垄断行为对法益有严重的破坏及威胁 | 第13-14页 |
(二) 刑法的最后保障性 | 第14-15页 |
(三) 刑罚的可行性 | 第15-16页 |
三 我国《反垄断法》刑事责任的规定及缺陷 | 第16-17页 |
(一) 我国《反垄断法》对于刑事责任的规定 | 第16页 |
(二) 我国《反垄断法》刑事责任规定的缺陷 | 第16-17页 |
(三) 行政性垄断的排除 | 第17页 |
四 国外对于垄断行为刑事责任制度的规定及启示 | 第17-22页 |
(一) 美国 | 第18-19页 |
1、 反垄断刑事责任制度成文法 | 第18页 |
2、 反垄断判决指南 | 第18页 |
3、 宽免政策 | 第18-19页 |
4、 美国反垄断刑事责任立法的特点 | 第19页 |
(二) 日本 | 第19-20页 |
1、 日本反垄断法的规定 | 第19页 |
2、 日本反垄断刑事责任制度的特点 | 第19-20页 |
(三) 德国 | 第20-21页 |
(四) 国外反垄断刑事责任制度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 | 第21-22页 |
1、 启示 | 第21页 |
2、 借鉴 | 第21-22页 |
五 我国《反垄断法》刑事责任制度的构建 | 第22-30页 |
(一) 我国设立反垄断法刑事责任的立法模式 | 第22-23页 |
(二) 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设置 | 第23-24页 |
(三) 垄断犯罪的具体内容 | 第24-30页 |
1、 垄断犯罪的对象 | 第24-25页 |
2、 垄断犯罪的罪名 | 第25-26页 |
3、 垄断犯罪的构成要件 | 第26-28页 |
4、 垄断犯罪的刑罚 | 第28-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个人简历 | 第34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