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基于配位作用的层层自组装纳滤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引言第13-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1页
   ·纳滤膜研究现状第14-16页
     ·纳滤膜分离特性及分离模型第14-15页
     ·传统纳滤膜制备方法第15-16页
   ·自组装多层膜技术的研究概况第16-21页
     ·自组装技术基本原理第16-18页
     ·聚电解质层层自组装膜的影响因素第18-21页
   ·聚电解质自组装膜的成膜驱动力第21-29页
     ·基于静电作用的自组装多层膜第22页
     ·基于氢键作用的自组装多层膜第22-23页
     ·基于电荷转移的自组装多层膜第23页
     ·基于配位作用的自组装多层膜第23-25页
     ·基于共价键的自组装多层膜第25-29页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29-31页
第二章 实验装置及分析方法第31-36页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31-33页
     ·实验材料第31-32页
     ·实验仪器第32-33页
   ·多层膜性能评价及表征方法第33-36页
     ·纳滤膜分离性能测定第33-35页
     ·SEM 分析第35页
     ·AFM 分析第35页
     ·接触角测定第35-36页
第三章 基于配位作用的静态层层自组装纳滤膜第36-53页
   ·静态法层层自组装纳滤膜的制备流程第37-38页
   ·静态聚电解质层层自组装膜的影响因素及表征第38-52页
     ·支撑盐浓度的影响第38-40页
     ·支撑盐种类的影响第40-42页
     ·沉积顺序的影响第42-43页
     ·截留率随层数的变化第43-45页
     ·多层膜表面形貌第45-46页
     ·粗糙度随层数的变化第46-48页
     ·接触角随层数的变化第48-49页
     ·稳定性第49-50页
     ·混合盐的分离性能第50-52页
   ·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基于配位作用的动态层层自组装纳滤膜第53-70页
   ·动态法层层自组装纳滤膜的制备流程第53-55页
   ·动态法聚电解质层层自组装膜的影响因素及表征第55-68页
     ·动态法与静态法的比较第55-56页
     ·基膜对自组装膜性能的影响第56-59页
     ·冲水压力对自组装膜性能的影响第59-60页
     ·层数对自组装膜性能的影响第60-62页
     ·多层膜表面形貌第62-63页
     ·热处理第63-64页
     ·接触角随层数的变化第64-65页
     ·稳定性第65-67页
     ·混合盐的分离性能第67-68页
   ·小结第68-7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结论第70-71页
   ·展望第71-72页
创新点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81页
致谢第81-82页
个人简历第82-83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棉籽蛋白、鸡毛蛋白生物降解的研究
下一篇:负载姜黄素的海藻酸酯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功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