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重金属污染土壤及危害 | 第10-12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 | 第10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特点 | 第10-11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 | 第11-12页 |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 第12-14页 |
·生物淋滤技术 | 第14-18页 |
·生物淋滤技术中常用微生物 | 第14-16页 |
·微生物淋滤机理 | 第16页 |
·生物淋滤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固体浓度 | 第16-17页 |
·pH 值 | 第17页 |
·温度 | 第17页 |
·生物淋滤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8-19页 |
2 一株黑曲霉菌株 A80 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特性 | 第19-2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菌株的分离和鉴定 | 第19页 |
·黑曲霉的生长特性研究 | 第19-2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0-23页 |
·菌株形态特征 | 第20-21页 |
·菌株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21页 |
·黑曲霉 A80 的最适生长温度和 pH | 第21-22页 |
·黑曲霉 A80 的生长代谢 | 第22-23页 |
·小结 | 第23-25页 |
3 土壤初始 pH 对黑曲霉淋滤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影响 | 第25-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土壤来源 | 第25页 |
·不同初始 pH 值对土壤生物淋滤效果的影响 | 第25-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2页 |
·土壤淋滤过程中 pH 的变化 | 第26-28页 |
·不同初始 pH 值土壤淋滤过程中重金属去除率 | 第28-32页 |
·小结 | 第32-34页 |
4 土壤介入黑曲霉淋滤处理最适时机的选择 | 第34-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土壤来源 | 第34页 |
·土壤介入黑曲霉淋滤处理不同时机的生物淋滤试验 | 第34-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42页 |
·土壤介入黑曲霉淋滤处理不同时机的 pH 值变化 | 第35-36页 |
·土壤介入黑曲霉淋滤处理不同时机的生物淋滤体系 | 第36-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5 黑曲霉分泌的胞外多聚物的提取及其与 Cu~(2+)络合作用 | 第43-5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不同时期 ECP 的提取 | 第43-44页 |
·黑曲霉 A80ECP 对 Cu~(2+)的络合 | 第44页 |
·培养 48h 获取的黑曲霉 A80ECP 对 Cu~(2+)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 第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4页 |
·不同时期 ECP 的特性 | 第44-45页 |
·不同时期 ECP 对 Cu~(2+)的吸附等温线方程 | 第45-47页 |
·48hECP 对 Cu~(2+)的吸附动力学模型 | 第47-48页 |
·络合机理探讨 | 第48-51页 |
·ECP 络合 Cu~(2+)前后的 SEM-EDS | 第51-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6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