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9-13页 |
| ·关于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基础 | 第9-10页 |
| ·关于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的进展和不足 | 第10-13页 |
| ·国外关于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的进展 | 第10-11页 |
| ·国内关于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的进展 | 第11-13页 |
| ·关于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的不足 | 第13页 |
|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第2章 排放权交易综述 | 第15-23页 |
| ·排放权交易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 ·排放权交易的经济学理论 | 第15-16页 |
| ·排放权交易的法学理论 | 第16-17页 |
| ·排放权交易的社会学理论 | 第17页 |
| ·排放权交易制度 | 第17-19页 |
| ·排放权交易的概念和内涵 | 第17-18页 |
| ·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发展 | 第18-19页 |
| ·排放权交易市场 | 第19-23页 |
| ·排放权交易的国际市场 | 第19-21页 |
| ·排放权交易的国内市场 | 第21-23页 |
| 第3章 我国石油产业引入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23-32页 |
| ·化石燃料温室气体排放状况 | 第23-24页 |
| ·石油产业引入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必要性 | 第24-28页 |
| ·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绿色经济 | 第24-25页 |
| ·保护生态环境,落实可持续发展 | 第25-26页 |
| ·改变粗放式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第26页 |
| ·履行减排义务,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 第26-27页 |
| ·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促进企业和环境协调发展 | 第27-28页 |
| ·石油产业引入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可行性 | 第28-32页 |
| ·减排潜力大,能够参与大宗排放权交易 | 第28页 |
| ·具备开展排放权交易的物质基础 | 第28-29页 |
| ·通过排放权交易推动企业节能减排 | 第29页 |
| ·以往企业的实践为石油企业提供了经验 | 第29-30页 |
| ·具有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和国内政策环境 | 第30-32页 |
| 第4章 排放权交易制度下中国石油的低碳发展 | 第32-39页 |
| ·我国石油企业排放权交易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 ·石油企业排放权交易的实践 | 第32页 |
| ·石油企业排放权交易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 ·面临政策性风险,排放权交易尚未得到法律确定 | 第32-33页 |
| ·国内排放权交易市场尚不成熟,相关的服务性市场也不完善 | 第33页 |
| ·关键节能技术缺乏,节能压力不断加大 | 第33页 |
| ·交易成本过高,影响交易效率 | 第33-34页 |
| ·政府过多干预阻碍交易顺利开展 | 第34页 |
| ·大多石油企业对排放权交易市场缺乏认知 | 第34-35页 |
| ·石油产业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前景展望 | 第35页 |
| ·排放权交易制度下石油企业低碳发展的策略 | 第35-39页 |
| ·利用排放权交易所平台,促进企业低成本减排 | 第35-36页 |
| ·利用NOC平台,积极与国外石油公司交流合作 | 第36-37页 |
| ·加快技术研发,掌握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技术 | 第37页 |
| ·抓住市场机遇,优化企业投资结构 | 第37-38页 |
| ·发展绿色企业文化,树立绿色管理理念 | 第38-39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39-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