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井井下液流控制阀设计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8页 | 
| ·现代完井技术概论 | 第7-11页 | 
| ·石油、天然气能源简介 | 第7-8页 | 
| ·现代完井技术简介 | 第8-9页 | 
| ·水平井完井技术简介 | 第9-11页 | 
| ·国内外对ICD的研究概况 | 第11-15页 | 
| ·国内完井技术的研究情况 | 第11-13页 | 
| ·国外在井下工具方面的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5-18页 | 
| ·水平井在采油期所面临的问题 | 第15-16页 | 
| ·增加ICD结构的目的意义 | 第16-17页 | 
|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第2章 ICD的理论研究和模型建立 | 第18-37页 | 
| ·ICD产生压力差的基理 | 第18-25页 | 
| ·沿程压力损失 | 第18-21页 | 
| ·局部压力损失 | 第21-24页 | 
| ·管路系统总压力损失 | 第24-25页 | 
| ·ICD的设计要求 | 第25-26页 | 
| ·功能性要求 | 第25页 | 
| ·结构性要求 | 第25页 | 
| ·经济性要求 | 第25-26页 | 
| ·设计方案的列举及比较 | 第26-34页 | 
| ·螺旋型控制阀方案 | 第26-27页 | 
| ·细孔型控制阀方案 | 第27-28页 | 
| ·综合型控制阀方案 | 第28-29页 | 
| ·三种方案比较并确定设计方案 | 第29-34页 | 
| ·ICD的结构设计 | 第34-37页 | 
| ·主体结构的尺寸选定 | 第34-35页 | 
| ·主体结构阀芯PROE图、总体装配图(及炸开图) | 第35-37页 | 
| 第3章 ICD模型性能研究及可行性分析 | 第37-51页 | 
| ·流体域的绘制 | 第37-38页 | 
| ·对流体域网格的划分 | 第38页 | 
| ·对流体域FLUENT迭代 | 第38-49页 | 
| ·模拟实验值与理论计算值的比较 | 第49页 | 
| ·迭代结果小节 | 第49-51页 | 
| 第4章 优化模型及结构改进 | 第51-66页 | 
| ·结构简单化方面的改进 | 第51-52页 | 
| ·结构改进的方案 | 第51-52页 | 
| ·改进方案选择 | 第52页 | 
| ·改进结构的性能研究 | 第52-64页 | 
| ·改进结构的流体域绘制和网格划分 | 第52-53页 | 
| ·改进结构的流体域FLUENT迭代 | 第53-64页 | 
| ·对改进后的结构进行评价 | 第64-65页 | 
| ·控制阀压力损失的理论值计算 | 第64页 | 
| ·理论值与实验值的比较 | 第64页 | 
| ·对表内数据进行分析 | 第64-65页 | 
| ·改进后结构与原结构的性能比较 | 第65-66页 | 
| 第5章 总结 | 第66-68页 | 
| ·本文的总结性概括和研究成果 | 第66页 | 
| ·论文的不足和待改进的措施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 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 附录:流入控制阀装配关系图(CAD图)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