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缅甸D区块始新统沉积体系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引言第9-14页
   ·选题依据第9页
   ·研究现状第9-12页
     ·沉积体系研究现状第9-11页
     ·伊洛瓦底盆地研究现状第11-12页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2-13页
   ·主要完成工作量第13-14页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14-25页
   ·区域位置第14页
   ·构造特征及演化第14-21页
   ·地层特征第21-25页
第3章 物源体系分析第25-33页
   ·物源特征第25-33页
     ·砂岩重矿物指示的物源特征第25-28页
     ·砾岩岩石学特征指示的物源特征第28-29页
     ·砂岩骨架矿物成分指示的物源特征第29-33页
第4章 沉积体系特征第33-60页
   ·沉积相划分标志第33-39页
     ·颜色标志第33-34页
     ·沉积构造第34-36页
     ·古生物标志第36-37页
     ·特殊岩性标志第37-38页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古水深的指示第38-39页
   ·沉积体系特征第39-43页
     ·冲积扇沉积体系第40页
     ·浪控三角洲体系第40-42页
     ·无障壁海岸体系第42页
     ·浅海陆棚沉积体系第42-43页
   ·沉积演化及相模式第43-46页
     ·沉积演化第43-44页
     ·沉积相模式第44-46页
   ·沉积相展布第46-60页
     ·朗欣组沉积相展布第46-48页
     ·提林组沉积相展布第48-51页
     ·塔本组沉积相展布第51-54页
     ·蓬当组沉积相展布第54-58页
     ·尧河组沉积相展布第58-60页
第5章 油气勘探层系和方向第60-67页
   ·盆地勘探进展第60-64页
     ·生储盖组合第60-62页
     ·残余生油坳陷第62-64页
   ·盆地沉积体系综合评价第64-67页
     ·盆地沉积相演化第64页
     ·有利储集相带层位第64-65页
     ·有利储集相带类型第65-66页
     ·油气勘探层系和方向第66-67页
结论第67-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场须二气藏裂缝特征及分布评价
下一篇:几类泛函微分方程正周期解的存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