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场须二气藏裂缝特征及分布评价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6页 |
·研究意义及课题来源 | 第8页 |
·国内外裂缝性储层研究现状 | 第8-9页 |
·工区勘探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9-13页 |
·工区地理概况 | 第9-10页 |
·工区地层概况 | 第10-11页 |
·工区构造概况 | 第11-12页 |
·勘探现状 | 第12-13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4-15页 |
·取得的主要认识 | 第15-16页 |
第2章 裂缝识别 | 第16-41页 |
·成像测井裂缝识别 | 第16-25页 |
·成像测井裂缝识别原理及方法 | 第16-18页 |
·裂缝响应特征 | 第18-19页 |
·裂缝识别结果 | 第19-25页 |
·常规测井裂缝综合识别 | 第25-41页 |
·交会图分析 | 第26-27页 |
·K最邻近结点法 | 第27-32页 |
·逐步判别分析法 | 第32-36页 |
·裂缝综合识别预测 | 第36-41页 |
第3章 裂缝特征及参数解释 | 第41-49页 |
·岩心裂缝特征 | 第41-46页 |
·常规测井裂缝参数解释 | 第46-49页 |
·裂缝孔隙度解释原理 | 第46页 |
·裂缝宽度解释原理 | 第46-48页 |
·参数计算结果及特征 | 第48-49页 |
第4章 裂缝分布评价 | 第49-65页 |
·断层共生裂缝评价 | 第49-55页 |
·评价参数确定 | 第49页 |
·断层共生裂缝密度分布计算 | 第49-53页 |
·断层共生裂缝分布评价 | 第53-55页 |
·裂缝分布评价 | 第55-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