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酸钾预处理在污泥脱水及厌氧消化中的作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31页 |
·污泥概况 | 第11-14页 |
·污泥的性质 | 第11-12页 |
·污泥处理、处置的方法 | 第12-14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污泥调理技术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物理调理 | 第15页 |
·化学调理 | 第15-18页 |
·物理调理和化学调理联合 | 第18页 |
·微生物絮凝调理 | 第18-19页 |
·污泥厌氧消化 | 第19-22页 |
·厌氧消化机理及存在的问题 | 第19页 |
·厌氧消化国内外应用进展 | 第19-20页 |
·污泥破解技术在厌氧消化中的应用 | 第20-22页 |
·新型绿色水处理剂-高铁酸钾 | 第22-27页 |
·高铁酸钾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22-24页 |
·高铁酸钾的制备方法 | 第24-26页 |
·高铁酸钾的应用 | 第26-27页 |
·选题的意义、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31页 |
·研究的意义、目的 | 第28页 |
·研究内容 | 第28-31页 |
第二章 高铁酸钾的制备及表征 | 第31-45页 |
·高铁酸钾的制备 | 第31-36页 |
·实验原理 | 第31页 |
·实验部分 | 第31-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36页 |
·高铁酸钾的定性分析 | 第36-38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6页 |
·X射线衍射 | 第36-38页 |
·高铁酸钾的测定方法 | 第38-39页 |
·亚铬酸盐法 | 第38页 |
·直接分光光度法 | 第38页 |
·砷酸盐法 | 第38-39页 |
·EDTA滴定法 | 第39页 |
·量气法 | 第39页 |
·亚铬酸盐法测定高铁酸钾 | 第39-42页 |
·实验部分 | 第40-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5页 |
第三章 高铁酸钾对活性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45-55页 |
·实验材料及方案 | 第45页 |
·实验主要仪器 | 第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污泥上清液提取方法 | 第45页 |
·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分离及提取方法 | 第45-46页 |
·污泥分解水平(DDCOD) | 第46页 |
·分析测试方法 | 第46-47页 |
·离心泥饼含固率测定方法 | 第46-47页 |
·污泥EPS中蛋白质和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47页 |
·其他项目测试方法 | 第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4页 |
·高铁酸钾对污泥絮体粒径的影响 | 第47-48页 |
·高铁酸钾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 第48页 |
·高铁酸钾对污泥CST的影响 | 第48-49页 |
·高铁酸钾对污泥脱水程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高铁酸钾分解污泥水平 | 第50-51页 |
·高铁酸钾对污泥EPS含量及组成的影响 | 第51-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高铁酸钾预处理改善剩余污泥消化性能 | 第55-65页 |
·高铁酸钾破解污泥效果分析 | 第55-59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5-59页 |
·高铁酸钾在厌氧消化中的作用 | 第59-62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