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7页 |
·重金属及核素废水的来源与危害 | 第11-13页 |
·重金属及核素废水处理方法 | 第13-17页 |
·吸附材料 | 第17-22页 |
·透闪石绒 | 第17-18页 |
·膨润土 | 第18-20页 |
·活性炭 | 第20-21页 |
·石墨烯 | 第21-22页 |
·吸附剂改性方法 | 第22-25页 |
·膨润土改性方法 | 第23-24页 |
·活性炭改性方法 | 第24-25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透闪石绒对溶液中Pb~(2+)的吸附研究 | 第27-39页 |
·实验部分 | 第27-29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27页 |
·透闪石绒预处理 | 第27页 |
·表征方法 | 第27-28页 |
·透闪石绒吸附Pb~(2+)的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7页 |
·透闪石绒结构表征 | 第29-30页 |
·吸附条件对透闪石绒吸附Pb~(2+)的影响 | 第30-33页 |
·吸附动力学 | 第33-34页 |
·吸附热力学 | 第34-35页 |
·吸附等温线 | 第35-37页 |
·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改性膨润土对溶液中Co~(2+)、Mn~(2+)的吸附研究 | 第39-51页 |
·实验部分 | 第39-40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39页 |
·膨润土改性 | 第39-40页 |
·表征方法 | 第40页 |
·改性膨润土吸附Co~(2+)、Mn~(2+)的实验方法 | 第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8页 |
·改性剂盐酸浓度对膨润土吸附Co~(2+)、Mn~(2+)的影响 | 第40-42页 |
·膨润土结构表征 | 第42-43页 |
·吸附条件对改性膨润土吸附Co~(2+)、Mn~(2+)的影响 | 第43-46页 |
·吸附等温线 | 第46-48页 |
·小结 | 第48-51页 |
第四章 改性活性炭对溶液中I~-的吸附研究 | 第51-61页 |
·实验部分 | 第51-52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51-52页 |
·活性炭改性 | 第52页 |
·表征方法 | 第52页 |
·改性活性炭吸附I~-的实验方法 | 第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60页 |
·不同类型活性炭筛选 | 第52-53页 |
·改性剂硝酸浓度对活性炭吸附I~-的影响 | 第53-54页 |
·活性炭表征 | 第54-55页 |
·吸附条件对改性活性炭吸附I~-的影响 | 第55-58页 |
·吸附热力学 | 第58-59页 |
·吸附等温线 | 第59-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石墨烯对溶液中Cs~+的吸附研究 | 第61-67页 |
·实验部分 | 第61-63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61页 |
·氧化石墨与石墨烯的制备 | 第61-63页 |
·表征方法 | 第63页 |
·石墨烯吸附Cs~+的实验方法 | 第6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3-66页 |
·石墨烯表征 | 第63-65页 |
·石墨烯对Cs~+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7页 |
·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