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作业的认知诊断研究
| 论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 (一) 问题界定 | 第11页 |
| (二) 选题缘由 | 第11页 |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 (一) 作业 | 第11-12页 |
| (二) 认知诊断 | 第12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 (一) 作业设计研究 | 第12-14页 |
| (二) 作业反馈研究 | 第14-15页 |
| (三) 认知诊断目标及方法 | 第15-18页 |
| (四) 认知诊断的主要模型 | 第18页 |
| (五) 认知诊断什么和如何认知诊断 | 第18-21页 |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1-23页 |
| (一) 文献研究 | 第21页 |
| (二) 个案研究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题意理解 | 第23-29页 |
| 一、题目表征 | 第23-24页 |
| (一) 反思审题 | 第23页 |
| (二) 直面理解 | 第23-24页 |
| 二、不明白题目的学生 | 第24-27页 |
| (一) X同学的认知形象 | 第24-26页 |
| (二) X同学的认知诊断报告 | 第26-27页 |
| 三、理解能力 | 第27-29页 |
| (一) 认知差异:认知风格与问题表征 | 第27-28页 |
| (二) 层次差异:知识汲取与问题表征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知识的储存与提取 | 第29-36页 |
| 一、知识记忆 | 第29-30页 |
| (一) 反思记忆 | 第29页 |
| (二) 直面记忆 | 第29-30页 |
| 二、明白题目却记不住的学生 | 第30-33页 |
| (一) L同学的认知形象 | 第30-32页 |
| (二) L同学的认知诊断报告 | 第32-33页 |
| 三、记忆能力 | 第33-36页 |
| (一) 工作记忆:深度加工和扩大容量 | 第34页 |
| (二) 长时记忆:深度加工和"抗干扰"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知识的运用 | 第36-42页 |
| 一、一般性解题 | 第36-37页 |
| (一) 反思运用 | 第36页 |
| (二) 直面运用 | 第36-37页 |
| 二、记得住却做不出的学生 | 第37-40页 |
| (一) X同学的认知形象 | 第37-39页 |
| (二) X同学的认知诊断报告 | 第39-40页 |
| 三、思考能力 | 第40-42页 |
| (一) 做题前:发现式地习得知识 | 第40-41页 |
| (二) 做题后:积累条件性知识 | 第41-42页 |
| 第五章 知识的迁移 | 第42-51页 |
| 一、特殊性解题 | 第42-44页 |
| (一) 反思迁移 | 第42页 |
| (二) 直面迁移 | 第42-44页 |
| 二、做得出却不会迁移的学生 | 第44-48页 |
| (一) T同学的认知形象 | 第44-47页 |
| (二) T同学的认知诊断报告 | 第47-48页 |
| 三、迁移能力 | 第48-51页 |
| (一) 做题前: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 第49页 |
| (二) 做题中:找寻知识的共同元素与积极思维 | 第49页 |
| (三) 做题后:构建情景模型和问题模型 | 第49-51页 |
| 小结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