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1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 ·研究的思路和内容安排 | 第9-10页 |
| ·研究的意义和创新 | 第10-11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 ·隧道理论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 ·隧道理论产生的现实背景 | 第11-12页 |
| ·隧道理论的主要内容:公司内部冲突的焦点与隧道行为的表现形式 | 第12-13页 |
| ·隧道行为与法律保护 | 第13页 |
| ·大股东隧道行为的经济影响 | 第13-14页 |
| ·支持隧道理论的经验证据 | 第14-15页 |
| ·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及隧道行为影响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 ·大股东对公司绩效及隧道行为的影响 | 第15-17页 |
| ·股权制衡对公司绩效及隧道行为的影响 | 第17-19页 |
| ·股权性质对公司绩效及隧道行为的影响 | 第19-21页 |
| 3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隧道行为的制度背景及隧道行为产生机理 | 第21-29页 |
|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隧道行为的制度背景 | 第21-26页 |
|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 | 第21-23页 |
| ·法制不健全 | 第23页 |
| ·公司内部缺乏权力制衡 | 第23-25页 |
| ·外部监督不足 | 第25-26页 |
| ·大股东隧道行为产生机理分类解析 | 第26-29页 |
| ·信息优势型隧道行为 | 第26-27页 |
| ·控制权优势型隧道行为 | 第27-28页 |
| ·制度缺陷诱发型隧道行为 | 第28-29页 |
| 4 股权结构对大股东隧道行为的影响:理论分析 | 第29-40页 |
| ·模型一 | 第29-32页 |
| ·模型假设 | 第29-30页 |
| ·第二大股东不监督,其他股东也不会监督 | 第30页 |
| ·第二大股东进行监督,其他股东的最优选择是不监督 | 第30-31页 |
| ·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控制方受到的监督力度越强 | 第31-32页 |
| ·结论 | 第32页 |
| ·模型二 | 第32-40页 |
| ·模型假设 | 第32-33页 |
| ·第一大股东实施隧道行为的条件 | 第33-34页 |
| ·除第一大股东外的股东参与监督的条件 | 第34-35页 |
| ·持股比例低的股东参与监督,持股比例高的股东必参与监督 | 第35页 |
| ·除第一大股东外的股东的股权结构对隧道程度的影响 | 第35-37页 |
| ·第一大股东改变持股比例对隧道程度的影响 | 第37-38页 |
| ·结论 | 第38-39页 |
| ·结论的扩展 | 第39-40页 |
| 5 股权结构对大股东隧道行为的影响: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 第40-49页 |
| ·实证模型设计 | 第40-41页 |
| ·实证检验 | 第41-47页 |
| ·样本及数据来源 | 第41-43页 |
|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 第43页 |
| ·单因素分析 | 第43-47页 |
| ·多因素分析 | 第47页 |
| ·小结 | 第47-49页 |
| 6 约束大股东隧道行为的政策建议 | 第49-53页 |
| ·改善股权结构 | 第49-50页 |
| ·控制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提高其他大股东的持股比例 | 第49页 |
| ·加快减持国有股份的步伐 | 第49页 |
| ·提高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比例 | 第49-50页 |
| ·完善公司内部权力制衡机制 | 第50页 |
| ·发挥好董事会的制衡作用 | 第50页 |
| ·健全独立董事制度 | 第50页 |
| ·加强立法建设 | 第50-53页 |
| ·引入集体诉讼制度 | 第50-51页 |
| ·引入举证责任倒置 | 第51页 |
| ·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 第51页 |
| ·加大对大股东实施隧道行为的惩罚力度 | 第51-53页 |
| 7 总结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 附录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