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立法状况 | 第11-17页 |
第一节 国(境)外对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立法状况 | 第11-13页 |
第二节 我国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立法沿革 | 第13-17页 |
第二章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 第17-34页 |
第一节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客体要件 | 第17页 |
第二节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客观要件 | 第17-27页 |
一、民事、行政审判活动的内涵和外延 | 第18-21页 |
二、枉法裁判的理解 | 第21-27页 |
第三节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主体 | 第27-30页 |
一、书记员不是本罪的主体 | 第28-29页 |
二、执行人员是本罪的主体 | 第29-30页 |
三、检察人员不是本罪的主体 | 第30页 |
第四节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行为的主观方面 | 第30-34页 |
一、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故意范围 | 第30-31页 |
二、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故意中认识因素的判断标准 | 第31-32页 |
三、几类枉法裁判行为中“故意”的具体分析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司法认定 | 第34-44页 |
第一节 罪与非罪的问题 | 第34-39页 |
一、本罪与一般的民事、行政枉法行为界限 | 第34-38页 |
二、本罪与工作失误的界限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此罪与彼罪的问题 | 第39-41页 |
一、本罪与徇私枉法罪的界限 | 第39页 |
二、本罪与滥用职权罪的界限 | 第39-41页 |
第三节 本罪的共同犯罪问题 | 第41-44页 |
一、“集体讨论”名义下形成的共同犯罪 | 第41-42页 |
二、分管领导共同枉法的认定 | 第42-43页 |
三、上级法官指令下级法官枉法裁判的认定问题 | 第43-44页 |
第四节 本罪的一罪与数罪 | 第44-48页 |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罪数问题 | 第44页 |
二、行为人受贿后枉法裁判的行为 | 第44-46页 |
三、伪造证据或串通当事人制造伪证、毁灭证据而枉法裁判的行为 | 第46-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