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抗灵Ⅱ号治疗解脲支原体感染小鼠及对小鼠子宫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缩略语表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文献综述 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研究现状 | 第10-20页 |
1.生物学特性 | 第10页 |
2.致病机制 | 第10-11页 |
·致病物质 | 第10-11页 |
·免疫因素 | 第11页 |
3.流行病学 | 第11-12页 |
4.相关疾病 | 第12-14页 |
·生殖系统感染 | 第12-13页 |
·不孕不育 | 第13页 |
·不良妊娠结局及围生儿感染 | 第13-14页 |
5.实验室检测方法 | 第14-17页 |
·形态学检查 | 第14-15页 |
·培养法 | 第15页 |
·免疫学方法 | 第15-16页 |
·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16-17页 |
6.治疗 | 第17-20页 |
·四环素类药物 | 第17-18页 |
·大环内酯类药物 | 第18页 |
·喹诺酮类药物 | 第18页 |
·联合用药 | 第18-19页 |
·中医药治疗 | 第19-20页 |
实验研究 | 第20-25页 |
1.实验材料 | 第20页 |
·实验动物 | 第20页 |
·实验药物 | 第20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0页 |
2.实验方法 | 第20-22页 |
·解脲支原体培养 | 第20-21页 |
·造模方法 | 第21页 |
·分组和给药 | 第21-22页 |
·取材和检测 | 第22页 |
3.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22页 |
4.结果与分析 | 第22-25页 |
·造模结果 | 第22-23页 |
·分泌物检测结果 | 第23页 |
·组织形态学变化 | 第23-25页 |
讨论 | 第25-33页 |
1.解脲支原体感染及治疗现状 | 第25-26页 |
2.中医对Uu的认识 | 第26-27页 |
3.导师韩延华教授对Uu的认识及研究 | 第27-28页 |
4.消抗灵Ⅱ号的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第28-31页 |
·方解及组方分析 | 第28-29页 |
·现代药理研究 | 第29-31页 |
5.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31页 |
6.研究结果分析 | 第31-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附图 | 第39-43页 |
附临床验案两则 | 第43-4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6-48页 |
个人简历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