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引言 | 第7-10页 |
| ·研究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 第8页 |
| ·本研究课题所要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8-10页 |
|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定义、内容、原则及意义 | 第10-17页 |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 | 第10页 |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 第10-11页 |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 第11-15页 |
| ·教育性原则 | 第11-12页 |
| ·全体性原则 | 第12-13页 |
| ·差异性原则 | 第13页 |
| ·主体性原则 | 第13-14页 |
| ·整体性原则 | 第14页 |
| ·保密性原则 | 第14-15页 |
|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 第15-17页 |
| ·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 第15-16页 |
| ·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 第16页 |
| ·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 第16-17页 |
| 3 目前班级管理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分析 | 第17-24页 |
| ·班主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 | 第17页 |
| ·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是以心理障碍的个别咨询为主 | 第17-18页 |
| ·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班主任知识背景参差不齐 | 第18-19页 |
| ·班主任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心 | 第19-20页 |
| ·班主任工作方面的心理问题 | 第19-20页 |
| ·师生关系方面的心理问题 | 第20页 |
| ·人格特征方面的心理问题 | 第20页 |
| ·班主任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误区 | 第20-21页 |
| ·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对象是有心理疾病的学生 | 第20页 |
| ·学校德育工作等于学校心理咨询工作 | 第20-21页 |
| ·心理咨询是为了应付检查 | 第21页 |
| ·班主任开展心理咨询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1-24页 |
| ·班主任开展心理咨询现状调查 | 第21-22页 |
| ·现状原因分析 | 第22-24页 |
| 4 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师比较性研究 | 第24-33页 |
| ·班主任工作任务、内容、职责、意义 | 第24-26页 |
| ·班主任的任务 | 第24页 |
|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 第24-25页 |
| ·班主任工作的职责 | 第25页 |
|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 第25-26页 |
| ·心理咨询师的定义、条件、要求和职业道德 | 第26-29页 |
| ·心理咨询师的定义 | 第26页 |
| ·成为心理咨询师的条件和要求 | 第26-28页 |
|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 | 第28-29页 |
| ·心理咨询与班主任工作之间的区别 | 第29-30页 |
| ·工作依据上的冲突 | 第29-30页 |
| ·工作重心上的冲突 | 第30页 |
| ·工作原则上的冲突 | 第30页 |
| ·班主任与心理咨询师角色转换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 第30-33页 |
| 5 应对措施 | 第33-38页 |
|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培训,加快促进班主任角色转换 | 第33-36页 |
| ·促进班主任角色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换 | 第33页 |
| ·促进班主任角色由权威型向对话型转换 | 第33-34页 |
| ·促进班主任角色由限制型向发展型转换 | 第34页 |
| ·促进班主任角色由高耗型向高效型转换 | 第34页 |
| ·促进班主任角色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换 | 第34-35页 |
| ·促进班主任角色由被动适应型向主动创造型转换 | 第35页 |
| ·促进班主任角色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换 | 第35-36页 |
| ·促进班主任角色由时代型向未来型转换 | 第36页 |
| ·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 | 第36页 |
| ·建立专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 | 第36-37页 |
| ·合理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专业 | 第37页 |
| ·借鉴欧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走社会化发展之路 | 第37-38页 |
| 结论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0-41页 |
| 附录A | 第41-42页 |
| 附录B | 第42-43页 |
| 后记 | 第43-44页 |
| 详细摘要 | 第44-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