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

杂交狼尾草及其母本种苗可溶性糖的变化和同工酶差异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符号说明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17页
 1 草业与畜牧业的关系第9页
 2 杂交狼尾草品种选育及其制种技术第9-13页
   ·杂交狼尾草及其栽培利用第9-11页
   ·杂交狼尾草品种选育研究进展第11-12页
   ·杂交狼尾草杂交种子生产技术第12-13页
 3 植物体内可溶性糖的研究第13-14页
 4 同工酶技术及其在品种鉴定中的应用第14-15页
 5 试验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17页
第二章 试验部分第17-41页
 1 杂交狼尾草及其母本种苗可溶性糖含量的研究第17-33页
   ·材料与方法第17-19页
   ·结果与分析第19-30页
     ·不同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19-23页
       ·杂交狼尾草及母本种子形态特征第19-20页
       ·不同温度对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影响第20-22页
       ·不同温度对芽长及幼芽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22-23页
     ·低温锻炼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23-24页
     ·贮存时间对种子发芽性能的影响第24-25页
     ·萌发过程中种子及幼芽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第25-27页
     ·逆境胁迫对幼苗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27-30页
       ·低温胁迫对幼苗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27-28页
       ·干旱胁迫对幼苗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28-30页
   ·讨论第30-32页
   ·小结第32-33页
 2 同工酶技术在杂交种和不育系品种早期鉴定中的研究第33-41页
   ·材料与方法第33-37页
   ·结果与分析第37-39页
     ·不同品种苗期茎、叶POD 酶的比较第37-38页
     ·种子及幼芽SOD 酶的比较第38页
     ·种子及幼芽EST 酶的比较第38页
     ·种子及幼芽POD 酶的比较第38-39页
   ·讨论第39-40页
     ·不同品种苗期茎、叶POD 酶的比较第39页
     ·杂交种和不育系早期品种鉴定第39-40页
   ·小结第40-41页
全文结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8页
附图第48-50页
致谢第50-5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中句子填空的衔接分析
下一篇:形成、借鉴与传承--石屏彝族“海菜腔”考察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