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1 前言 | 第14-25页 |
·选题依据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中学生田径课余训练的发展概况 | 第16-20页 |
·旧中国的学校田径运动 | 第16-17页 |
·新中国学校田径运动的发展 | 第17-20页 |
·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 第20-25页 |
·国外中学田径课余训练开展状况 | 第20页 |
·国内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研究现状 | 第20-25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5-28页 |
·研究对象 | 第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5-28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25页 |
·访谈法 | 第25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25-27页 |
·逻辑分析法 | 第27页 |
·数理统计法 | 第27-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49页 |
·晋中市高中田径课余训练教练员现状与分析 | 第28-36页 |
·教练员参训的动机分析 | 第28-29页 |
·晋中市高中田径课余训练教练员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 | 第29-31页 |
·晋中市高中田径课余训练教练员年龄结构和运动经历 | 第31-32页 |
·晋中市高中田径课余训练教练员科研情况 | 第32-34页 |
·晋中市高中田径课余训练教练员培训与深造情况 | 第34页 |
·晋中市高中田径教练员的选材途径与依据分析 | 第34-36页 |
·晋中市高中田径课余训练参训学生现状分析 | 第36-44页 |
·晋中市高中田径课余训练参训学生训练水平情况 | 第36页 |
·晋中市高中田径课余训练参训学生文化课学习情况 | 第36-38页 |
·晋中市高中田径课余训练参训学生的训练动机分析 | 第38-40页 |
·晋中市高中田径课余训练参训学生的训练态度分析 | 第40-41页 |
·晋中市高中田径课余训练参训学生的训练时间与次数分析 | 第41-42页 |
·晋中市高中田径课余训练参训学生的参赛情况分析 | 第42-43页 |
·晋中市高中田径课余训练参训学生的运动损伤与医务监督分析 | 第43-44页 |
·晋中市高中领导与家长对田径课余训练的认识程度分析 | 第44-46页 |
·晋中市高中领导对田径课余训练的重视情况 | 第44-45页 |
·晋中市高中田径课余训练参训学生家长的认知态度分析 | 第45-46页 |
·晋中市高中田径课余训练的成绩比较 | 第46-49页 |
·晋中市高中田径运动会成绩分析 | 第46-47页 |
·晋中市不同高中田径运动优势项目分布特征分析 | 第47-49页 |
4 晋中市高中田径课余训练相关因素的现状分析 | 第49-57页 |
·晋中市高中田径课余训练经费情况分析 | 第49-50页 |
·晋中市高中田径课余训练场地器材现况分析 | 第50-51页 |
·晋中市高中田径课余训练项目分布情况分析 | 第51-52页 |
·晋中市高中田径课余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2-54页 |
·学校领导与学生家长对田径课余训练不够重视与支持 | 第52页 |
·运动选材的科学化程度不高,医务监督不到位 | 第52-53页 |
·田径课余训练项目分布不合理,学生参加比赛的机会较少 | 第53页 |
·参训学生田径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矛盾突出 | 第53页 |
·教练员培训机会少,科研水平差 | 第53页 |
·田径课余训练经费不足,场地器材不能令人满意 | 第53-54页 |
·参训学生的参训动机与中学生田径课余训练的培养目标存在着偏差 | 第54页 |
·晋中市高中田径课余训练的对策研究 | 第54-57页 |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 第54页 |
·提高科学选材,加强医务监督 | 第54-55页 |
·增加竞赛机会,调整田径项目布局 | 第55页 |
·解决好田径课余训练中“学与训”之间的矛盾 | 第55页 |
·加强教练员培训,提高教练员的科研水平 | 第55-56页 |
·拓宽经费渠道,完善场地、器材设施 | 第56页 |
·准确定位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的培养目标,走“体教结合”之路 | 第56-57页 |
5 结论 | 第57-58页 |
6 建议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附录 | 第64-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