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 | 第9-24页 |
·中小企业的界定 | 第9-11页 |
·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 | 第11-24页 |
·我国中小企业的总体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 第13-15页 |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 第15-24页 |
第2章 中小企业的融资理论评述 | 第24-37页 |
·国外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研究综述 | 第24-34页 |
·关系融资论 | 第24-25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5-27页 |
·信贷配给理论 | 第27-28页 |
·传统资本结构理论 | 第28-31页 |
·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 第31-34页 |
·国内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研究综述 | 第34-37页 |
第3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透析 | 第37-56页 |
·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 第37-44页 |
·中小企业资本金严重不足,资产负债率很高 | 第37-38页 |
·财务制度不健全,报表不统一 | 第38-39页 |
·科研投入少,技术水平低,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 第39-43页 |
·企业自身信用度低 | 第43-44页 |
·银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44-48页 |
·抵押条件过于苛刻,贷款程序复杂,贷款成本高 | 第44-45页 |
·对贷款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很重,而激励机制却不够 | 第45-46页 |
·基层银行和信用社授信、授权有限 | 第46页 |
·中小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 | 第46-48页 |
·政府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48-52页 |
·有关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政策尚未完善 | 第48页 |
·政府对民间金融的政策过于简单,行政干预过多 | 第48-49页 |
·资本市场不完善 | 第49-51页 |
·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 第51页 |
·社会信用体系滞后 | 第51-52页 |
·信用担保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52-56页 |
·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少,质量不高,担保能力有限 | 第52-53页 |
·担保体系的构成不健全 | 第53页 |
·担保制度不健全 | 第53-54页 |
·担保损失补偿没有保障 | 第54-56页 |
第4章 国外对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政策支持 | 第56-62页 |
·美国的政策:小企业局提供融资担保 | 第56-57页 |
·日本的政策:独特的信用补全制度 | 第57-58页 |
·加拿大的政策:融通资金渠道 | 第58-59页 |
·欧盟的政策 | 第59-62页 |
·在法律体系方面 | 第59页 |
·在金融服务体系方面 | 第59-60页 |
·在信用担保方面 | 第60页 |
·在风险投资基金方面 | 第60页 |
·在资本市场利用方面 | 第60-62页 |
第5章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 第62-83页 |
·从中小企业自身层面分析 | 第62-64页 |
·中小企业要不断拓展融资渠道 | 第62页 |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制度 | 第62页 |
·加快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人员素质 | 第62-63页 |
·加强企业自身信用建设 | 第63-64页 |
·从银行层面分析 | 第64-71页 |
·改进现行银行信贷管理制度,消除所有制歧视 | 第64页 |
·银行系统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机制 | 第64-66页 |
·放宽抵押贷款条件,适当扩大贷款抵押率 | 第66-67页 |
·进行制度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 | 第67-68页 |
·完善信贷人员考核制度,适当下放基层行贷款审批权限 | 第68-69页 |
·用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存贷款业务 | 第69-70页 |
·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加强监管和防范风险 | 第70-71页 |
·从政府层面分析 | 第71-78页 |
·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 | 第71-72页 |
·政府要对民间金融转变观念,规范政府行为 | 第72-73页 |
·应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完善资本市场 | 第73-75页 |
·积极建立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各种基金 | 第75-76页 |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第76-78页 |
·从信用担保体系层面分析 | 第78-83页 |
·明确政府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 第78-79页 |
·要强化担保行业内的协作,完善担保体系 | 第79-80页 |
·建立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 | 第80页 |
·建立担保基金和再担保基金制度,完善再担保制度 | 第80-83页 |
结束语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后记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