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港口功能转型的比较研究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1页 |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 ·国际背景 | 第8页 |
| ·国内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区背景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内容 | 第10-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 ·基本结构和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本文的创新、难点和不足 | 第11页 |
|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1页 |
| ·本文的主要难点和不足 | 第11页 |
| 第2章 现代港口发展基本运行规律 | 第11-17页 |
| ·理论基础——国内外关于港口发展的理论综述 | 第11-14页 |
| ·西方经济理论是现代港口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1-12页 |
|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世界港口面临的新的实践 | 第12-13页 |
| ·国内关于港口经济理论的研究 | 第13-14页 |
| ·港口发展的运行规律 | 第14-15页 |
| ·内海区域发展阶段 | 第14-15页 |
| ·外洋沿岸发展阶段 | 第15页 |
| ·经济全球化发展阶段 | 第15页 |
| ·现代港口功能发展的历程 | 第15-16页 |
| ·各代港口功能的划分和功能内涵 | 第15-16页 |
| ·现代港口的发展趋势 | 第16页 |
| ·第三代港口的特征和作用 | 第16-17页 |
| ·第三代港口的新特征 | 第17页 |
| ·第三代港口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第17页 |
| 第3章 影响港口发展潜力的因素分析 | 第17-23页 |
| ·影响港口发展潜力的基本要素 | 第18页 |
| ·港口发展潜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18-23页 |
| ·港口发展潜力评价模型简介 | 第19页 |
| ·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19-20页 |
| ·AHP 模型中关于港口发展潜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0页 |
| ·构建层次分析评价模型 | 第20-23页 |
| ·结束语 | 第23页 |
| 第4章 国内外港口发展对大连港功能转型的启示 | 第23-40页 |
| ·大连港与世界先进港口的横向比较 | 第23-38页 |
| ·腹地经济总量 | 第23-26页 |
| ·港口建港条件 | 第26-27页 |
| ·经济外向性 | 第27-28页 |
| ·港口区位 | 第28-31页 |
| ·宏观政策 | 第31-32页 |
| ·集疏运网络 | 第32-33页 |
| ·港口处理能力 | 第33-34页 |
| ·港口基础设施 | 第34-36页 |
| ·信息化建设 | 第36-37页 |
| ·港口经营管理 | 第37-38页 |
| ·大连港功能转型面对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 第38-40页 |
| ·东北腹地货物生成量不足 | 第38页 |
| ·港航运输业竞争加剧 | 第38-39页 |
| ·港口发展环境质量有待提升 | 第39-40页 |
| ·港航企业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 第40页 |
| ·宏观政策制约港口创新 | 第40页 |
| ·本章总结 | 第40页 |
| 第5章 大连港功能转型的战略研究 | 第40-46页 |
| ·大连港口发展的战略定位 | 第40-41页 |
| ·具体战略定位 | 第41页 |
| ·阶段性战略定位 | 第41页 |
| ·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实现港口功能转型的战略对策 | 第41-46页 |
| ·制定港口发展的总体规划 | 第42-43页 |
| ·提高开放度,建设大连自由港 | 第43页 |
| ·完善政策法规建设 | 第43-44页 |
| ·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港口功能 | 第44页 |
| ·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 | 第44页 |
| ·适当超前建设,提高大连港口信息化水平 | 第44-45页 |
| ·加快临港产业发展 | 第45-46页 |
| ·加强相关人才培养,为港口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 第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