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引言 | 第12-15页 |
·火灾对生命财产的危害 | 第12-13页 |
·火灾对结构的破坏 | 第13-15页 |
·结构抗火设计的必要性 | 第15页 |
·结构抗火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 | 第15-19页 |
·火灾环境研究 | 第15-16页 |
·结构在火灾下的反应研究 | 第16-17页 |
·结构抗火设计方法研究 | 第17-1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结构概率抗火设计方法研究 | 第19页 |
·火灾荷载和火灾发生率的调查工作 | 第19-20页 |
·升温过程随机性研究 | 第20页 |
·结构概率抗火设计方法应用 | 第20页 |
·本文的研究目标 | 第20-21页 |
·本文各章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建筑室内火灾 | 第22-37页 |
·建筑室内火灾的发生和发展 | 第22-24页 |
·火灾发生的条件 | 第22页 |
·建筑室内火灾的类型 | 第22-23页 |
·一般室内火灾的发展 | 第23-24页 |
·轰燃前火灾 | 第24-27页 |
·轰燃前火灾过程 | 第24-25页 |
·轰燃前火灾模型 | 第25-27页 |
·轰燃 | 第27-28页 |
·轰燃现象 | 第27页 |
·轰燃发生的条件 | 第27-28页 |
·轰然后火灾 | 第28-30页 |
·轰燃后火灾概述 | 第28-29页 |
·通风控制型火灾 | 第29-30页 |
·轰燃后火灾温度发展 | 第30-36页 |
·实测温度 | 第31-32页 |
·瑞典曲线 | 第32-33页 |
·计算机模型 | 第33-34页 |
·设计火灾升温曲线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建筑火灾发生的随机性 | 第37-43页 |
·引言 | 第37页 |
·火灾发生的宏观概率模型 | 第37-39页 |
·JCSS火灾发生模型 | 第37-38页 |
·日本东京消防厅统计结果 | 第38页 |
·周文松的统计结果 | 第38-39页 |
·火灾发生的微观概率模型 | 第39-41页 |
·轰燃的发生概率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室内火灾全盛期升温的参数化模型及参数的随机性 | 第43-54页 |
·室内火灾全盛期升温的参数化模型 | 第43-48页 |
·马忠诚模型 | 第43-45页 |
·ASCE模型 | 第45-47页 |
·欧洲规范模型 | 第47-48页 |
·几种模型的比较 | 第48页 |
·参数的随机性 | 第48-53页 |
·概述 | 第48-49页 |
·火灾荷载密度 | 第49-51页 |
·开口因子 | 第51-52页 |
·房间壁面的热惰性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室内火灾全盛期升温过程的随机性 | 第54-73页 |
·引言 | 第54页 |
·随机微分方程模型介绍 | 第54-57页 |
·确定性的模型 | 第54-56页 |
·随机微分方程模型 | 第56页 |
·随机微分方程模型优缺点 | 第56-57页 |
·火灾升温参数化模型的随机性 | 第57-66页 |
·研究思路 | 第57页 |
·蒙特卡罗方法 | 第57-58页 |
·升温段持续时间的概率模型 | 第58-62页 |
·升温过程的概率模型 | 第62-66页 |
·区域模拟验证 | 第66-70页 |
·模型概况 | 第66页 |
·升温段持续时间概率模型验证 | 第66-67页 |
·升温过程概率模型验证 | 第67-70页 |
·应用举例 | 第70-72页 |
·应用方法 | 第70页 |
·算例模型信息 | 第70页 |
·升温段持续时间的概率特征 | 第70-71页 |
·升温过程的概率特征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73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73-74页 |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附录 欧洲规范升温段温度标准差表(℃)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