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 | 第8-13页 |
| ·国外无碴轨道的研究 | 第8-11页 |
| ·我国高速铁路无碴轨道的前期研究 | 第11-13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不同形式的轨道系统结构设计及施工工艺方法 | 第15-26页 |
| ·计算模型和主要设计参数 | 第15-18页 |
| ·计算模型 | 第15-17页 |
| ·主要设计参数 | 第17-18页 |
| ·路基上轨道系统结构设计及施工工艺方法 | 第18-21页 |
| ·道床板 | 第18-19页 |
| ·水硬性支承层 | 第19-20页 |
| ·路基地段双块式无碴轨道道床板的结构配筋 | 第20页 |
| ·主要施工步骤 | 第20-21页 |
| ·隧道内轨道系统结构设计及施工工艺方法 | 第21-22页 |
| ·隧道内双块式无碴轨道结构设计 | 第21页 |
| ·隧道内双块式无碴轨道道床板的结构配筋 | 第21-22页 |
| ·主要施工步骤 | 第22页 |
| ·桥梁上轨道系统结构设计及施工工艺方法 | 第22-24页 |
| ·桥梁上双块式无碴轨道结构设计 | 第22-23页 |
| ·桥上双块式无碴轨道的受力及配筋计算 | 第23页 |
| ·主要施工步骤 | 第23-24页 |
| ·过渡段的轨道施工工艺 | 第24页 |
| ·小结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双块式轨枕预制、无碴轨道系统现场安装 | 第26-45页 |
| ·工厂RHEDA2000 系统预制双块式轨枕生产工艺 | 第26-31页 |
| ·双块式轨枕预制的工艺流程 | 第26页 |
| ·双块式轨枕预制的工艺方法 | 第26-28页 |
| ·双块式轨枕预制的主要工艺设备 | 第28-29页 |
| ·双块式轨枕预制的质量工艺控制措施 | 第29-31页 |
| ·整体道床现场安装施工工艺 | 第31-38页 |
| ·弹性整体道床施工工艺流程 | 第31-32页 |
| ·道床支承块加工与检验方法 | 第32-33页 |
| ·橡胶套靴及橡胶垫板的安装方法 | 第33-35页 |
| ·基底处理与施工排水方法 | 第35页 |
| ·标桩测设方法 | 第35页 |
| ·弹性支承块组装和轨排调整方法 | 第35-36页 |
| ·道床混凝土浇筑方法 | 第36-37页 |
| ·组合式轨道排架铺设方法 | 第37-38页 |
| ·养生与清理 | 第38页 |
| ·ZUBLIN系统的现场安装施工工艺 | 第38-43页 |
| ·适应不同基础设施条件的ZUBLIN无碴轨道 | 第39-41页 |
| ·施工工艺方法 | 第41-43页 |
| ·小结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无碴轨道的现场安装施工工艺 | 第45-62页 |
| ·路基水硬性材料支承层摊铺工艺与工艺方法 | 第45-48页 |
| ·支承层摊铺工艺流程 | 第45页 |
| ·支承层摊铺工艺方法要点 | 第45-48页 |
| ·支承层主要施工设备 | 第48页 |
| ·桥梁、隧道底座混凝土浇注工艺与方法 | 第48-51页 |
| ·桥梁地段底座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 | 第48-49页 |
| ·底座混凝土浇注施工工艺方法 | 第49-50页 |
| ·底座混凝土原材料工艺要求 | 第50页 |
| ·隧道段底座施工方法及工艺 | 第50-51页 |
| ·轨道组装与定位方法工艺 | 第51-56页 |
| ·一般路基地段 | 第51-54页 |
| ·大坡度路基、桥头路基地段 | 第54-55页 |
| ·桥梁、隧道地段 | 第55-56页 |
| ·道床板混凝土铺筑工艺及工艺方法 | 第56-57页 |
| ·道床板混凝土的原材料工艺要求 | 第56页 |
| ·道床板混凝土铺筑工艺流程 | 第56页 |
| ·道床板混凝土铺筑工艺方法要点 | 第56-57页 |
| ·道岔区的无碴轨道系统施工 | 第57-60页 |
| ·道岔区无碴轨道系统组成 | 第57-59页 |
| ·道岔区无碴轨道施工技术要点 | 第59-60页 |
| ·小结 | 第60-62页 |
| 第五章 双块式无碴轨道施工的辅助研究 | 第62-68页 |
| ·施工测量、定位控制方法与措施 | 第62-64页 |
| ·施工测量控制方法与措施 | 第62-63页 |
| ·施工定位控制方法及措施 | 第63-64页 |
| ·轨道施工精度控制研究 | 第64-65页 |
| ·谐振式无绝缘轨道电路的相关问题解决途径 | 第65-67页 |
| ·小结 | 第67-6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