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状况回顾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黑河流域中游地区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 第15-25页 |
·研究区位置 | 第15页 |
·研究区自然条件概况 | 第15-21页 |
·地质与地貌特征 | 第15-17页 |
·气候状况 | 第17-19页 |
·土壤 | 第19页 |
·植被 | 第19页 |
·流域水文概况 | 第19-21页 |
·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 第21页 |
·研究区社会经济条件 | 第21-25页 |
·行政区划 | 第22页 |
·人口变化 | 第22-23页 |
·土地开发利用 | 第23页 |
·经济发展状况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 | 第25-33页 |
·数据采集 | 第25-27页 |
·采用的土地利用/覆盖分类标准 | 第25页 |
·数据来源 | 第25-26页 |
·资料准确性评价 | 第26-27页 |
·土地利用变化格局分析 | 第27-33页 |
·土地利用时间变化特征 | 第27-30页 |
·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特征 | 第30-31页 |
·土地资源的质量变化 | 第31-32页 |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时空变化区域差异驱动因素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区域地下水水文/水资源环境分析 | 第33-51页 |
·黑河中游干流地下水水文/水资源环境 | 第33-40页 |
·地下水的埋藏与分布 | 第34-35页 |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 第35-36页 |
·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 | 第36-38页 |
·地下水与河水的相互转化 | 第38-40页 |
·地下水资源量 | 第40-45页 |
·储存量 | 第40-41页 |
·地下水系统补给、排泄变化分析 | 第41-42页 |
·地下水资源动态变化 | 第42-44页 |
·地下水可开采量 | 第44-45页 |
·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 第45-51页 |
·区域性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 | 第46-47页 |
·地下水水质变化 | 第47-48页 |
·泉水溢出量减少 | 第48-49页 |
·地下水储存量变化 | 第49-51页 |
第五章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下的地下水水文效应分析 | 第51-64页 |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下的地下水水资源量 | 第51-57页 |
·地下水水位变化 | 第51-53页 |
·地下水位变化引起土地覆盖变化 | 第53-54页 |
·地下水水位的时空变化对土地资源开发的响应 | 第54-56页 |
·地下水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 第56-57页 |
·地下水水质时空变化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响应 | 第57-60页 |
·地下水水质时空变化对土地资源开发的响应 | 第57-58页 |
·水体转化造成水质变化 | 第58-60页 |
·水体变化趋势分析 | 第60页 |
·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地下水补给、排泄发生变化 | 第60-64页 |
·补给变化 | 第60-61页 |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地下水排泄系统的影响 | 第61-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进一步工作 | 第64-67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64-66页 |
·本区地下水系统脆弱,在人类活动胁迫下脆弱性加剧 | 第64页 |
·土地利用变化给地下水造成一定影响,水质呈恶化趋势 | 第64-65页 |
·建立有利于地下水合理开发的土地利用模式 | 第65-66页 |
·加强地下水资源的动态监测 | 第66页 |
·进一步的工作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