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研究目的和背景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研究的思路与文章结构安排 | 第11-13页 |
第二章 企业自主创新理论分析 | 第13-26页 |
·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和外延 | 第13-16页 |
·自主创新能力的含义 | 第13-14页 |
·自主创新与技术创新 | 第14页 |
·自主创新与创新 | 第14-15页 |
·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 | 第15页 |
·自主创新与自主品牌 | 第15-16页 |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机制 | 第16-19页 |
·政府机制 | 第16-17页 |
·市场机制 | 第17-18页 |
·企业机制 | 第18-19页 |
·社会机制 | 第19页 |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19-26页 |
·企业自主创新过程 | 第19-20页 |
·企业内部因素影响 | 第20-24页 |
·企业外部因素影响 | 第24-26页 |
第三章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第26-40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和结构 | 第26-27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26-27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般结构 | 第27页 |
·自主创新能力构成体系 | 第27-33页 |
·创新投入能力 | 第28页 |
·创新管理能力 | 第28-29页 |
·生产制造能力 | 第29-30页 |
·价值实现能力 | 第30页 |
·创新核心能力 | 第30-32页 |
·创新环境影响 | 第32-33页 |
·建立和筛选评价指标 | 第33-36页 |
·指标的无量纲化 | 第36-40页 |
·评价指标无量纲化方法 | 第37页 |
·确定评价指标值的上下限 | 第37-38页 |
·指标的无量纲化 | 第38-40页 |
第四章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分析 | 第40-49页 |
·常规线性加权法 | 第40-45页 |
·常规线性加权法评价步骤 | 第40-44页 |
·常规线性加权法评价结果 | 第44-45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45-48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步骤 | 第45-46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 | 第46-48页 |
·综合指数评价方法选择 | 第48-49页 |
第五章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啄序评价方法分析 | 第49-58页 |
·密切值法 | 第49-51页 |
·密切值法评价步骤 | 第49-50页 |
·密切值法评价排序结果 | 第50-51页 |
·灰色关联分析法 | 第51-53页 |
·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步骤 | 第51-52页 |
·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排序结果 | 第52-53页 |
·弱势指标倍数法 | 第53-55页 |
·弱势指标倍数法评价步骤 | 第53-54页 |
·弱势指标倍数法评价排序结果 | 第54-55页 |
·比较啄序评价方法选择 | 第55-58页 |
·一致性分析 | 第55-56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56-58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