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性声明 | 第1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3-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4-21页 |
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及内涵研究 | 第14-16页 |
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潜力评价研究 | 第16-18页 |
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研究 | 第18-19页 |
四、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关系研究 | 第19-20页 |
五、结语 | 第20-21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1-24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1-2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概述 | 第24-38页 |
第一节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 | 第24-29页 |
一、土地与城市土地 | 第24-25页 |
二、土地利用与城市土地利用 | 第25-27页 |
三、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 第27-29页 |
第二节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驱动力机制分析 | 第29-34页 |
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部驱动力 | 第30-31页 |
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外部驱动力 | 第31-34页 |
第三节 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关系的理论分析 | 第34-38页 |
一、城市化理论概述 | 第34-36页 |
二、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关系的理论分析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南京市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 第38-57页 |
第一节 南京市概况及其城市土地利用状况 | 第38-42页 |
一、南京市概况 | 第38-39页 |
二、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状况 | 第39-42页 |
第二节 南京市城市化发展概述 | 第42-45页 |
一、南京市城市化发展的历程 | 第42-44页 |
二、南京市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南京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概况 | 第45-52页 |
一、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 第45-50页 |
二、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 | 第50-51页 |
三、南京市城市土地投入程度 | 第51页 |
四、南京市城市土地产出效益 | 第51-52页 |
第四节 南京市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关联分析 | 第52-57页 |
一、城市化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关联分析 | 第53页 |
二、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关联分析 | 第53-57页 |
第四章 南京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 第57-70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第57-58页 |
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 第57页 |
二、宏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和宏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 第57-58页 |
第二节 评价方法 | 第58-60页 |
第三节 评价指标体系 | 第60-64页 |
一、指标选择的原则 | 第60-61页 |
二、指标选择的方法 | 第61页 |
三、指标选择与解释 | 第61-64页 |
四、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64页 |
第四节 研究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 第64-70页 |
一、评价范围 | 第64-65页 |
二、评价思路 | 第65页 |
三、评价指标值的计算和标准值的确定 | 第65-68页 |
四、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68-70页 |
第五章 南京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政策建议 | 第70-77页 |
一、南京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 | 第70-72页 |
二、南京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运行手段 | 第72-75页 |
三、国土部门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中应做的工作 | 第75-76页 |
四、南京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注意点 | 第76-77页 |
结语 | 第77-78页 |
一、可能的创新 | 第77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77页 |
三、后续研究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