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海绵放线菌的分离和多样性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54页
   ·海绵微生物第14-24页
     ·海绵及海绵微生物简介第14-16页
     ·海绵微生物种类多样性第16-17页
     ·海绵中微生物的分布及其作用第17-19页
     ·海绵微生物和海绵天然产物第19-24页
   ·海绵放线菌分离第24-34页
     ·放线菌简介第24-25页
     ·海洋放线菌第25-27页
     ·放线菌分离第27-34页
       ·陆生放线菌分离第27-31页
         ·放线菌分离样品前处理第27-29页
         ·分离培养基和抗生素第29页
         ·放线菌分离培养温度和时间第29-31页
         ·其它放线菌分离技术介绍第31页
       ·海洋放线菌分离第31-32页
       ·海绵放线菌分离第32-34页
         ·海绵微生物分离方式第32-33页
         ·海绵微生物分离培养基和培养方法第33页
         ·海绵放线菌分离第33-34页
   ·放线菌鉴定技术第34-38页
   ·海绵微生物资源开发前景第38-40页
     ·海绵微生物分离培养深入研究第38页
     ·未可培养水平海绵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第38-40页
     ·海绵微生物活性产物基因开发第40页
   ·课题研究背景和计划第40-42页
     ·研究背景第40-41页
     ·研究计划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54页
第二章 繁茂膜海绵中放线菌的分离研究第54-67页
   ·引言第54页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54-56页
     ·样品采集第54-55页
     ·试剂第55-56页
     ·仪器第56页
   ·实验方法第56-59页
     ·海绵样品的前处理第56-57页
     ·放线菌分离培养基第57-59页
     ·海绵中放线菌的分离培养第59页
     ·海绵组织的电镜分析第59页
   ·结果与讨论第59-65页
     ·海绵中微生物的电镜观察第59-60页
     ·海绵中放线菌的分离结果第60-65页
   ·小结第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第三章 繁茂膜海绵中可培养放线菌多样性研究第67-88页
   ·引言第67页
   ·材料和方法第67-69页
     ·仪器和试剂第67-69页
       ·仪器第67-68页
       ·试剂第68-69页
   ·实验方法第69-74页
     ·海绵中可培养放线菌基因组 DNA 的提取第69-70页
     ·放线菌16S rDNA 的 PCR 扩增第70页
     ·PCR 产物凝胶电泳第70页
     ·适于放线菌16S rDNA RFLP 限制型内切酶筛选第70-71页
     ·海绵放线菌16S rDNA 的RFLP 分析第71页
     ·16S rDNA 产物纯化和测序分析第71-73页
     ·16S rDNA 系统发育树分析和Vector NTI 模拟电泳分析第73页
     ·GenBank 序列号申请第73-74页
   ·结果与讨论第74-86页
     ·放线菌基因组 DNA 提取第74-75页
     ·16S rDNA 的 PCR 反应结果第75-76页
     ·RFLP 限制型内切酶筛选结果第76-78页
     ·RFLP 结果第78-80页
     ·海绵放线菌的16S rDNA 的序列分析第80-86页
   ·小结第86页
 参考文献第86-88页
第四章 HPA177 菌种的鉴定第88-98页
   ·引言第88页
   ·材料与方法第88-89页
     ·测试菌株第88页
     ·培养、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第88-89页
     ·菌株HPA177 的16S rDNA 序列分析第89页
   ·鉴定结果第89-95页
   ·讨论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98页
第五章 海绵放线菌分离技术的推广研究第98-109页
   ·材料与方法第98-101页
     ·材料和试剂第98-99页
       ·海绵样品第98-99页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99页
     ·实验方法第99-101页
       ·海绵放线菌的分离培养第99-100页
         ·分离方法第99-100页
         ·放线菌分离培养基第100页
         ·分离放线菌的纯化和培养第100页
       ·海绵中放线菌鉴定和多样性研究第100页
       ·序列号申请第100-101页
   ·实验结果第101-108页
     ·海绵中放线菌的分离结果第101-103页
     ·海绵中放线菌16S rDNA 扩增结果第103页
     ·RFLP 结果第103-108页
   ·小结第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09页
第六章 繁茂膜海绵中放线菌的活性筛选第109-121页
   ·海绵放线菌的抗菌活性筛选第109-114页
     ·材料第109-111页
       ·抗菌活性筛选待测菌株第109页
       ·测试菌第109-111页
     ·活性菌株筛选方法第111页
       ·琼脂块法第111页
       ·发酵液牛津杯法第111页
     ·筛选结果第111-114页
   ·海绵放线菌的抗肿瘤活性筛选第114-119页
     ·材料第114页
       ·细胞株第114页
       ·仪器与药品第114页
     ·实验方法第114-117页
       ·肿瘤细胞的培养第114-116页
         ·细胞活化第114-115页
         ·细胞的传代与保存第115-116页
       ·待测样品的配制第116页
       ·MTT 法检测发酵液的细胞毒活性第116-117页
     ·实验结果第117-119页
   ·讨论第119页
   ·小结第119-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1页
第七章 繁茂膜海绵分离株 B37 的鉴定研究第121-131页
   ·材料与方法第121-127页
     ·供试菌株第121页
     ·主要仪器和药品第121-122页
     ·鉴定方法第122-127页
       ·显微镜和电镜下对孢子和孢子丝观察第122-123页
       ·不同培养基上菌落形态、菌丝和可溶性色素观察第123页
       ·部分生理生化实验第123-126页
       ·唯一碳源利用实验第126页
       ·16S rDNA 序列测定和序列分析第126-127页
   ·实验结果第127-130页
     ·链霉菌 B37 的鉴定第127-130页
       ·形态培养特征第127-128页
       ·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第128-129页
       ·鉴定结果第129-130页
   ·小结第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1页
第八章 B37 的发酵和产物提取第131-144页
   ·材料第131-132页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131页
     ·供试菌株第131页
     ·抗菌活性测定菌株第131-132页
     ·培养基第132页
   ·实验方法第132-134页
     ·发酵及发酵液优化实验第132-133页
       ·培养基的优化第132页
       ·发酵液热稳定性研究第132-133页
       ·发酵液萃取的pH 稳定性研究第133页
     ·发酵液的浓缩第133页
     ·发酵液的薄层层析(TLC)第133页
     ·发酵液有机相的生物自显影研究第133-134页
     ·发酵液的柱层析提取第134页
     ·发酵液活性产物的结构研究第134页
   ·实验结果第134-142页
     ·发酵优化结果第134-136页
     ·发酵液处理结果第136-137页
     ·薄层层析流动相优化结果第137-138页
     ·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研究结果第138页
     ·发酵液的柱层析分离研究和结构解析第138-142页
   ·小结第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44页
第九章 总结第144-146页
附录 1第146-148页
附录 2第148-150页
作者简介第15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目录第150-152页
获奖情况第152-153页
致谢第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研究
下一篇:新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