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28页 |
·固载型杂多酸催化剂制备的研究进展 | 第9-16页 |
·活性炭固载型杂多酸催化剂 | 第11-12页 |
·SiO_2固载型杂多酸催化剂 | 第12-14页 |
·MCM-41分子筛固载杂多酸催化剂 | 第14-15页 |
·TiO_2固载杂多酸催化剂 | 第15页 |
·其它固载杂多酸催化剂 | 第15-16页 |
·燃料油多相催化氧化深度脱硫研究概况 | 第16-24页 |
·催化氧化脱硫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燃料油多相催化氧化脱硫概况 | 第18-24页 |
·展望 | 第24页 |
·研究背景和研究思路 | 第24-28页 |
·研究背景 | 第24-26页 |
·研究思路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固载型过氧磷钨杂多酸季胺盐有机无机复合微球制备与表征 | 第28-38页 |
·引言 | 第28-29页 |
·实验部分 | 第29-30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9页 |
·聚丙烯酰胺(PAM)微凝胶的制备 | 第29页 |
·过氧磷钨杂多酸16烷基季胺盐的制备 | 第29页 |
·负载过氧磷钨杂多酸16烷基季胺盐复合微球的制备 | 第29-30页 |
·微球形貌和结构的表征 | 第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7页 |
·PAM微凝胶的表征 | 第30-31页 |
·PAM/PW-HPA复合微球的表征 | 第31-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固载磷钨杂多酸复合微反应器催化氧化脱硫研究 | 第38-45页 |
·引言 | 第38-39页 |
·实验部分 | 第39-40页 |
·催化剂的合成 | 第39-40页 |
·DBT催化氧化反应 | 第40页 |
·DBT含量测定 | 第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4页 |
·标准组分和标准曲线 | 第40-41页 |
·反应温度对DBT催化氧化效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反应时间对 DBT催化氧化效率的影响 | 第42页 |
·与非固载催化剂催化效率的比较 | 第42页 |
·催化剂重复使用效率 | 第42-43页 |
·催化氧化脱硫历程及机理研究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总结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