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斜阳芳菲度--中国现代女作家传记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1页 |
引言 | 第11-23页 |
第一章 作家传记的"双螺旋"架构:以丁玲传记为例 | 第23-59页 |
第一节 丁玲传记写作概况 | 第24-32页 |
一 雏形期 | 第25-27页 |
二 发展期 | 第27-29页 |
三 繁荣期 | 第29-32页 |
第二节 "双螺旋"架构的几种形式 | 第32-50页 |
一 战士——武器说 | 第33-36页 |
二 演变说 | 第36-46页 |
三 矛盾说 | 第46-50页 |
第三节 丁玲传记写作得失 | 第50-59页 |
第二章 吹尽黄沙始是金:萧红传记研究 | 第59-98页 |
第一节 萧红传记写作简况 | 第59-61页 |
第二节 史实辨证与主体情感的投入 | 第61-74页 |
一 真实与伪真实 | 第61-66页 |
二 传主作品的入传 | 第66-68页 |
三 主体情感的介入 | 第68-74页 |
第三节 萧红传记写作中的视角举例 | 第74-98页 |
一 人生与文学的评述 | 第75-79页 |
二 萧红与鲁迅 | 第79-85页 |
三 萧红与萧军 | 第85-98页 |
第三章 批评视野下的传记:以张爱玲传记为例 | 第98-136页 |
第一节 张爱玲研究与传记写作回顾 | 第99-102页 |
一 五十年代初张爱玲离开大陆前 | 第99页 |
二 六、七十年代 | 第99-100页 |
三 八十年代以后 | 第100-102页 |
第二节 传记文本与文学研究的互动 | 第102-136页 |
一 早期创作在传记文本中的不同记录 | 第102-109页 |
二 关于成名期创作 | 第109-122页 |
三 后期创作转变在传记中的反映 | 第122-136页 |
第四章 从自传到他传:谢冰莹传记研究 | 第136-164页 |
第一节 曾经的女兵 | 第137-147页 |
一 谢冰莹与她的自传作品 | 第137-144页 |
二 他传的长期空白 | 第144-147页 |
第二节 自传与他传的关系 | 第147-156页 |
一 他传源于自传 | 第148-150页 |
二 自传的文学性与他传的研究性 | 第150-153页 |
三 自传与他传对传主身份认同的差异 | 第153-156页 |
第四节 自传与他传的互补性 | 第156-164页 |
第五章 传记的阙失:梅娘 | 第164-196页 |
第一节 梅娘生平与创作情况 | 第164-175页 |
一 生平与创作概况 | 第165-169页 |
二 我所接触的晚年梅娘 | 第169-175页 |
第二节 沦陷区文学研究与梅娘等作家的"被发掘" | 第175-179页 |
一 沦陷区文学研究 | 第175-177页 |
二 梅娘的复出及其作品的重新出版 | 第177-179页 |
第三节 梅娘的女性意识 | 第179-184页 |
一 水族系列小说对女性命运的探索 | 第179-182页 |
二 梅娘小说的女性文本特征 | 第182-183页 |
三 梅娘女性意识的形成 | 第183-184页 |
第四节 梅娘传记阙失探因 | 第184-196页 |
一 主客观原因 | 第184-188页 |
二 口述历史先行一步 | 第188-196页 |
结语 | 第196-202页 |
附录1 | 第202-205页 |
附录2 | 第205-216页 |
主要参考书目 | 第216-224页 |
后记 | 第224-2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