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导论 | 第8-12页 |
一、课题来源 | 第8页 |
二、课题意义 | 第8-9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9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9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9-12页 |
(一) 国内学者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研究 | 第9-10页 |
(二) 西方学者对荣辱观的研究 | 第10页 |
(三) 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体系概述 | 第12-28页 |
一、荣辱观内涵、特征及其功能 | 第12-17页 |
(一) 荣辱观的内涵 | 第12-13页 |
(二) 荣辱观的基本特征 | 第13-16页 |
(三) 荣辱观的主要功能 | 第16-17页 |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 第17-28页 |
(一)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二)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 | 第21-26页 |
(三)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特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荣辱观教育现状与原因分析 | 第28-40页 |
一、90后大学生生活时代背景 | 第28-30页 |
二、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 | 第30-33页 |
三、90后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一) 荣辱观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 第33-34页 |
(二) 荣辱观教育针对性不强 | 第34页 |
(三) 荣辱观教育实践性较弱 | 第34页 |
(四) 荣辱观教育系统性不够 | 第34-35页 |
四、大学生荣辱观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5-37页 |
(一) 政治环境因素 | 第35页 |
(二) 经济环境因素 | 第35-36页 |
(三) 理论环境因素 | 第36-37页 |
五、加强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紧迫性 | 第37-40页 |
(一) 90后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入的需要 | 第37-38页 |
(二) 90后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需要 | 第38-40页 |
第三章 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根本途径 | 第40-46页 |
一、明确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内容 | 第40-43页 |
(一) 引导90后大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 | 第40-41页 |
(二) 引导90后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 | 第41-42页 |
(三) 引导90后大学生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 第42-43页 |
二、强化学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主渠道地位 | 第43-44页 |
三、发挥家庭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基础作用 | 第44页 |
四、优化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环境氛围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