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无线电中继通信、微波通信论文

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信道接入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1章 引言第9-14页
   ·论文的研究背景第9-12页
     ·无线通信的技术特点和难点第9-10页
     ·分集系统第10-11页
     ·MIMO 技术第11页
     ·蜂窝系统的局限性及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第11-12页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成果第12-13页
   ·论文结构第13-14页
第2章 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第14-29页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和信号流程第14-16页
   ·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和信号流程第16-18页
   ·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新概念第18-22页
     ·虚拟小区第18-19页
     ·虚拟基站第19-21页
     ·虚拟隧道第21-22页
   ·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体系结构及分析第22-25页
   ·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切换问题第25-28页
     ·蜂窝小区系统中的越区切换第25-27页
     ·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切换问题概述第27-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信道分配技术第29-40页
   ·信道分配技术分类第29-36页
     ·固定信道分配技术第30-32页
     ·动态信道分配技术第32-34页
     ·复用分割(Reuse Partitioning, RUP)技术第34-36页
   ·针对移动环境的信道分配技术第36-39页
     ·预留信道(Guard Channels)技术第36-37页
     ·切换队列(Handoff Queuing)和呼叫队列(New Call Queuing)第37-38页
     ·信道携带(Channel Carrying)技术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路径衰落环境下信道分配算法设计第40-66页
   ·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信道接入问题总论第40-44页
     ·信道模型假设第40-41页
     ·信道分配算法设计思路第41-42页
     ·信道分配算法功能分解第42-44页
   ·一维环境下的算法初步设计和验证第44-54页
     ·一维环境下的系统模型第45-46页
     ·移动台运动和通话模型第46-47页
     ·分布式动态信道分配算法描述第47-49页
     ·一维系统仿真实验设计第49-51页
     ·一维系统仿真结果分析第51-54页
   ·二维环境下的算法设计第54-65页
     ·二维环境下的系统模型第54-55页
     ·移动台运动和通信模型第55-56页
     ·基于最远已用信道搜索的动态信道分配算法第56-58页
     ·系统性能评价准则第58-60页
     ·二维系统仿真结果分析第60-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5章 大尺度衰落环境下信道分配算法设计第66-87页
   ·加入阴影衰落后的算法性能分析第67-70页
     ·阴影衰落模型第67页
     ·完整大尺度衰落环境下的算法性能分析第67-70页
   ·运动模型的比较和分析第70-72页
   ·信道切换控制改进第72-76页
     ·阴影衰落引起的信道质量下降第73页
     ·改进的切换控制算法第73-76页
     ·三种切换控制算法的性能比较第76页
   ·根据信息掌握不同对信道搜索算法进行分类第76-77页
   ·未知信道使用状态下的信道搜索算法设计第77-81页
     ·未知信道状态的信道搜索算法总论第77页
     ·系统开销分析第77-78页
     ·几种改进的未知信道状态的信道搜索算法第78-80页
     ·未知信道状态的信道搜索算法的系统仿真第80-81页
   ·已知信道使用状态下的信道搜索算法设计第81-86页
     ·已知信道状态的信道搜索算法总论第81-82页
     ·系统开销分析第82页
     ·几种已知信道状态的信道搜索算法第82-85页
     ·已知信道状态的信道搜索算法的系统仿真第85-86页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6章 结论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2页
致谢第92页
声明第92-93页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绿竹笋采前品质相关影响因素和采后生理特性研究
下一篇:番茄中乙烯信号转录因子LeERF1和LeERF2调控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