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多年生菜类论文--竹笋论文

绿竹笋采前品质相关影响因素和采后生理特性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9页
插图和附表清单第9-11页
缩略语表第11-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立题分析第12-29页
   ·绿竹笋概述第12页
   ·竹笋栽培与管理技术对笋品质影响研究进展第12-15页
     ·绿竹林生长规律对笋品质影响研究第13页
     ·绿竹林施肥措施对笋品质影响研究第13-14页
     ·绿竹笋用林栽培措施对笋品质影响研究第14-15页
   ·采后果蔬衰老生理研究进展第15-17页
     ·活性氧代谢第15-16页
     ·脂类代谢第16页
     ·水分平衡第16页
     ·一些重要的调节物质第16-17页
     ·衰老器官内含物再分配第17页
     ·细胞壁物质及其相关酶第17页
   ·竹笋采后老化生理研究进展第17-23页
     ·植物木质化研究进展第18-19页
     ·采后蒸腾生理及其调控第19-21页
     ·采后竹笋木质化研究进展第21-22页
     ·采后竹笋木质化调控研究进展第22-23页
   ·竹笋采后贮藏措施对笋品质影响研究进展第23-27页
     ·影响竹笋贮藏保鲜的因素第24页
     ·竹笋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第24-27页
   ·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第27-29页
     ·绿竹笋物理性状和品质分析第28页
     ·采前绿竹笋相关影响因素对笋品质的影响研究第28页
     ·采后不同处理对绿竹笋营养品质的影响第28页
     ·采后绿竹笋低温套袋贮藏方法的研究第28-29页
第二章 绿竹笋物理性状和品质分析第29-33页
   ·前言第29页
   ·材料与方法第29-30页
     ·实验材料第29页
     ·实验方法第29-30页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30页
   ·结果与讨论第30-32页
     ·绿竹笋的物理性状第30-31页
     ·绿竹笋的笋体组成第31页
     ·绿竹笋与其他笋的感官评价比较第31页
     ·绿竹笋的主要营养成份第31-32页
     ·绿竹笋特殊风味与其营养成分相关性探讨第32页
   ·结论第32-33页
第三章 采前相关影响因素对绿竹产笋品质影响的研究第33-40页
   ·前言第33页
   ·材料与方法第33-36页
     ·实验林地选择第33-34页
     ·试验设计和研究方法第34-35页
     ·仪器和试剂第35-36页
   ·结果与分析第36-39页
     ·不同种肥料施肥对绿竹笋营养品质影响的研究第36-38页
     ·培土高度对绿竹笋品质的影响第38-39页
   ·结论第39-40页
第四章 采后不同处理对绿竹笋营养品质的影响第40-51页
   ·前言第40页
   ·材料与方法第40-42页
     ·实验材料第40页
     ·实验方法第40-42页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42页
   ·结果与讨论第42-50页
     ·采后常温存放绿竹笋营养含量变化第42-44页
     ·不同药剂处理绿竹笋品质的影响第44-46页
     ·绿竹笋冰点的测定第46-47页
     ·不同温度存放对绿竹笋营养品质变化的影响第47-50页
   ·结论第50-51页
第五章 绿竹笋低温套袋贮藏对品质的影响研究第51-59页
   ·前言第51-52页
   ·材料与方法第52-53页
     ·实验材料第52页
     ·实验方法第52-53页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53页
   ·结果与讨论第53-58页
     ·绿竹笋不同温度套袋贮藏呼吸强度变化第53-55页
     ·绿竹笋不同温度套袋贮藏相对电导率变化第55页
     ·绿竹笋不同温度套袋贮藏PPO、POD变化第55-57页
     ·绿竹笋不同温度套袋PAL活性变化第57页
     ·绿竹笋不同温度套袋贮藏木质素变化情况第57-58页
     ·0℃单笋套袋和多个笋装箱贮藏试验第58页
   ·结论第58-59页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77页
致谢第77-78页
作者简历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力资本企业产权问题研究
下一篇: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信道接入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