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视野下的公共理性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法学语境中公共理性的基本概述 | 第11-30页 |
(一) 公共理性的基本内涵 | 第11-23页 |
1. 公共理性的概念及历史沿革 | 第11-21页 |
2. 公共理性的基本特征 | 第21-23页 |
(二) 公共理性的价值追求 | 第23-26页 |
1. 公共理性的平衡诉求 | 第23-24页 |
2. 公共理性的要求与原则 | 第24-25页 |
3. 公共理性的价值目标 | 第25-26页 |
(三) 对公共理性的质疑及解答 | 第26-30页 |
1. 第一种质疑:没有存在价值 | 第27页 |
2. 第二种质疑:无法达成一致 | 第27-28页 |
3. 第三种质疑:低效能,高成本 | 第28-30页 |
二、法学论域中公共理性的经典理论 | 第30-37页 |
(一) 罗尔斯的公共理性理论——重叠共识 | 第30-32页 |
(二) 哈贝马斯的公共理性理论——协商民主 | 第32-33页 |
(三) 孙斯坦的公共理性理论——未完全理论化协议 | 第33-37页 |
三、法治实践中公共理性的实际应用 | 第37-55页 |
(一) 公共理性在国外实践中的应用形式 | 第37-40页 |
1. 市民评审团 | 第37-38页 |
2. 市民意见征询组 | 第38页 |
3. 焦点小组 | 第38页 |
4. 街区议事会 | 第38-39页 |
5. 公共调查 | 第39页 |
6. 公共辩论 | 第39页 |
7. 城镇电子会议 | 第39-40页 |
8. 政府展示会 | 第40页 |
(二) 公共理性在我国实践中的典型案例 | 第40-44页 |
1. 《物权法》草案的征询意见 | 第42页 |
2. 乙肝病毒携带者成功的立法游说 | 第42-43页 |
3. 广州市地方政府的立法参与 | 第43页 |
4. 无锡公众参与预算 | 第43-44页 |
(三) 公共理性在我国法治实践中的作用 | 第44-55页 |
1. 法律理念方面的作用 | 第44-46页 |
2. 法律制度方面的作用 | 第46-51页 |
3. 法律行为方面的作用 | 第51-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