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9页 |
一、唐律的主要内容 | 第9-23页 |
(一) 等级制度 | 第9-15页 |
1、维护皇权专制统治 | 第9-12页 |
2、维护贵族官僚特权 | 第12-13页 |
3、区分社会良贱的等级差别 | 第13-15页 |
(二) 经济制度 | 第15-18页 |
1、维护封建均田制度 | 第15-16页 |
2、加强户籍管理 | 第16-17页 |
3、惩治妨碍农业生产的犯罪 | 第17-18页 |
(三) 诉讼制度 | 第18-23页 |
1、告诉制度 | 第18-20页 |
2、证据制度 | 第20-22页 |
3、判决、执行制度 | 第22-23页 |
二、唐律中的法文化现象 | 第23-36页 |
(一) 以维护皇权统治为中心、等级森严 | 第23-26页 |
1、等级制度的内容 | 第24-25页 |
2、等级制度作用 | 第25-26页 |
(二) 以秩序为核心价值、重农抑商 | 第26-30页 |
1、重农抑商概念辨析 | 第26-27页 |
2、重农抑商的发展演变过程 | 第27-28页 |
3、重农抑商主要措施 | 第28-30页 |
4、重农抑商的作用 | 第30页 |
(三) 以纵向关系为重心、重刑轻民 | 第30-33页 |
1、重刑轻民的体现 | 第31-33页 |
2、重刑轻民的影响 | 第33页 |
(四) 以便于权力行使为原则、重实体轻程序 | 第33-36页 |
1、重实体轻程序的理论渊源 | 第33-34页 |
2、重实体轻程序的体现 | 第34-36页 |
三、唐律之法文化现象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 | 第36-42页 |
(一) 自然环境 | 第36-37页 |
(二) 生产方式 | 第37-38页 |
(三) 政治制度 | 第38-40页 |
(四) 儒家文化 | 第40-42页 |
四、唐律之法文化现象对我国法治建设的消极影响及其消解 | 第42-51页 |
(一) 法制与法治 | 第42-44页 |
1、从概念上区分法制与法治 | 第42-43页 |
2、法制与法治的联系 | 第43-44页 |
(二) 特权与平等 | 第44-46页 |
1、中国古代特权法的本质:阶级统治的工具 | 第44-45页 |
2、现代中国法的本质要求平等 | 第45-46页 |
(三) 秩序与人权 | 第46-48页 |
1、中国古代法的最高价值取向:秩序 | 第46-47页 |
2、现代法的价值取向:维护秩序与保障人权相结合 | 第47-48页 |
(四) 实体法与程序法 | 第48-51页 |
1、实体法与程序法:辩证统一与相对独立 | 第48-49页 |
2、程序法实现的程度:衡量法治程度的重要标准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