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燃料电池的发展概况 | 第10页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 第10-12页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特点 | 第11页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1-12页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发展方向 | 第12页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构件材料 | 第12-16页 |
·电解质材料 | 第12-13页 |
·阳极材料 | 第13页 |
·互连接材料 | 第13页 |
·阴极材料 | 第13-16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本研究的总体思路 | 第17-19页 |
第二章 Ln_(0.6)Sr_(0.4)Co_(1-y)Fe_yO_3(y=0.2,0.8)复合氧化物的合成与制备研究 | 第19-26页 |
·Ln_(0.6)Sr_(0.4)Co_(1-y)Fe_yO_3(y=0.2,0.8)粉体的GNP法合成 | 第19-20页 |
·GNP法的基本原理 | 第19-20页 |
·实验部分 | 第2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0-24页 |
·初级粉料的DSC-TG分析 | 第21-22页 |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2-23页 |
·粉体形貌分析(SEM) | 第23-24页 |
·Ln_(0.6)Sr_(0.4)Co_(1-y)Fe_yO_3(y=0.2,0.8)陶瓷的制备 | 第24-26页 |
·Ln_(0.6)Sr_(0.4)Co_(1-y)Fe_yO_3(y=0.2,0.8)陶瓷的制备工艺过程 | 第24-25页 |
·Ln_(0.6)Sr_(0.4)Co_(1-y)Fe_yO_3(y=0.2,0.8)陶瓷的烧结性能 | 第25-26页 |
第三章 Ln_(0.6)Sr_(0.4)Co_(1-y)Fe_yO_3(y=0.2,0.8)复合氧化物的热膨胀性能研究 | 第26-36页 |
·固体材料的热膨胀机理及影响因素 | 第26-28页 |
·固体材料热膨胀机理 | 第26-27页 |
·热膨胀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27-28页 |
·Ln_(0.6)Sr_(0.4)Co_(1-y)Fe_yO_3(y=0.2,0.8)复合氧化物线膨胀系数的测试 | 第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6页 |
·A位组成变化对Ln_(0.6)Sr_(0.4)Co_(1-y)Fe_yO_3(y=0.2,0.8)体系热膨胀性能的影响 | 第30-34页 |
·B位组成变化对Ln_(0.6)Sr_(0.4)Co_(1-y)Fe_yO_3(y=0.2,0.8)体系热膨胀性能的影响 | 第34-36页 |
第四章 Ln_(0.6)Sr_(0.4)Co_(1-y)Fe_yO_3(y=0.2,0.8)复合氧化物的混合导电性能研究 | 第36-51页 |
·Ln_(0.6)Sr_(0.4)Co_(1-y)Fe_yO_3(y=0.2,0.8)复合氧化物的电子导电性能 | 第36-45页 |
·Ln_(0.6)Sr_(0.4)Co_(1-y)Fe_yO_3(y=0.2,0.8)复合氧化物的电子导电机理—小极化子导电 | 第36-38页 |
·Ln_(0.6)Sr_(0.4)Co_(1-y)Fe_yO_3(y=0.2,0.8)电子电导率的测试 | 第38-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5页 |
·Ln_(0.6)Sr_(0.4)Co_(1-y)Fe_yO_3(y=0.2,0.8)复合氧化物体系的离子导电性能 | 第45-51页 |
·Ln_(0.6)Sr_(0.4)Co_(1-y)Fe_yO_3(y=0.2,0.8)复合氧化物体系的离子导电机理 | 第45页 |
·交流阻抗谱的基本原理 | 第45-46页 |
·试样的制备与交流阻抗测试 | 第46-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1页 |
第五章 Ln_(0.6)Sr_(0.4)Co_(1-y)Fe_yO_3(y=0.2,0.8)复合氧化物的结构及其与性能的关系 | 第51-61页 |
·Ln_(0.6)Sr_(0.4)Co_(1-y)Fe_yO_3(y=0.2,0.8)复合氧化物的晶体结构分析(XRD) | 第51-52页 |
·Ln_(0.6)Sr_(0.4)Co_(1-y)Fe_yO_3(y=0.2,0.8)复合氧化物的显微结构分析(SEM) | 第52-55页 |
·穆斯堡尔谱分析(M(o|")ssbauerSpectroscopy) | 第55-57页 |
·Ln_(0.6)Sr_(0.4)Co_(1-y)Fe_yO_3(y=0.2,0.8)体系结构与性能的相关性 | 第57-61页 |
·显微结构与热膨胀性能的关系 | 第57-58页 |
·显微结构与导电性能的关系 | 第58页 |
·M(o|")ssbauer谱结果对热膨胀性能及导电性能的解释 | 第58-6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硕士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