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2页 |
| 1 前言 | 第12-27页 |
| ·遗传多样性 | 第12-13页 |
| ·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3-15页 |
| ·形态学水平 | 第13页 |
| ·染色体水平 | 第13-14页 |
| ·蛋白质水平 | 第14-15页 |
| ·DNA 水平 | 第15页 |
| ·小麦贮藏蛋白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 第15-27页 |
| ·小麦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 | 第16-22页 |
| ·小麦醇溶蛋白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 第16-18页 |
| ·小麦醇溶蛋白等位基因的命名及变异 | 第18-19页 |
| ·小麦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与品质性状的关系 | 第19-21页 |
| ·醇溶蛋白的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遗传多样性 | 第22-25页 |
| ·小麦谷蛋白亚基的基因定位及变异 | 第22-23页 |
|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与烘烤品质的关系 | 第23-25页 |
| ·小麦低分子量谷蛋白的遗传多样性 | 第25-27页 |
| ·小麦低分子量谷蛋白的遗传及定位 | 第25页 |
| ·小麦低分子量谷蛋白与品质的关系 | 第25-27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7-32页 |
| ·供试材料 | 第27页 |
| ·研究方法 | 第27-31页 |
| ·醇溶蛋白的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 | 第27-29页 |
| ·醇溶蛋白提取及电泳试剂配制 | 第28页 |
| ·醇溶蛋白的提取 | 第28页 |
| ·凝胶制备 | 第28页 |
| ·点样 | 第28页 |
| ·电泳 | 第28页 |
| ·染色、脱色及保存 | 第28-29页 |
| ·高分子量谷蛋白的SDS-PAGE | 第29-30页 |
| ·麦谷蛋白提取及电泳试剂配制 | 第29页 |
| ·高分子量谷蛋白的提取 | 第29-30页 |
| ·凝胶配制 | 第30页 |
| ·电泳 | 第30页 |
| ·染色、脱色和保存 | 第30页 |
| ·醇溶蛋白带γ-43.5 和γ-40 的提纯 | 第30页 |
| ·SDS-PAGE 测定γ-43.5 和γ-40 的分子量 | 第30页 |
| ·γ-43.5 和γ-40 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 第30-31页 |
| ·命名方法 | 第31页 |
| ·遗传多样性的评价 | 第31页 |
| ·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45页 |
| ·醇溶蛋白 Gli-1 和 Gli-2 位点等位基因组成 | 第32-37页 |
| ·谷蛋白 Glu-1 位点等位基因组成 | 第37-41页 |
| ·山东小麦Gli-1、Gli-2和Glu-1位点遗传多样性 | 第41页 |
| ·醇溶蛋白γ-40和γ-43.5的鉴定及分子量测定 | 第41-42页 |
| ·γ-43.5和γ-40的纯化及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 第42页 |
| ·利用谷蛋白与醇溶蛋白组合进行品种资源评价 | 第42-45页 |
| 4. 讨论 | 第45-50页 |
| ·山东小麦醇溶蛋白组成特点 | 第45-46页 |
| ·18L/1RS易位系 | 第46-47页 |
| ·山东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组成特点 | 第47-48页 |
| ·山东小麦遗传多样性 | 第48-49页 |
| ·利用谷蛋白和醇溶蛋白进行种质资源评价 | 第49-50页 |
| 5 结论 | 第50-52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52-61页 |
| 7 致谢 | 第61-62页 |
|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