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9页 |
| ·循环经济与金属循环 | 第15-19页 |
| ·循环经济的本质特征 | 第15-17页 |
| ·金属循环中的废钢循环 | 第17-19页 |
| ·废钢循环在钢铁生产中的作用和意义 | 第19-22页 |
| ·废钢是钢铁生产的重要含铁原材料 | 第19-20页 |
| ·废钢循环利用对资源和能源的节约作用 | 第20页 |
| ·废钢循环利用的环境保护作用 | 第20-22页 |
| ·钢铁生产炉料结构的变化与发展趋势 | 第22-26页 |
| ·现有的钢铁生产炉料结构 | 第22-23页 |
| ·钢铁生产炉料结构的变化 | 第23-26页 |
| ·一次金属生产技术的进步对金属循环利用率的影响 | 第26-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二章 钢铁生产对废钢的质量要求 | 第29-43页 |
| ·钢铁生产对废钢的质量要求 | 第29-31页 |
| ·钢铁生产对废钢的一般要求 | 第29-30页 |
| ·钢铁生产对废钢化学成分的要求 | 第30-31页 |
| ·废钢中有害残存元素的影响及其行为 | 第31-34页 |
| ·废钢中有害残存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 第31-33页 |
| ·废钢中有害残存元素在炼钢生产过程中的行为 | 第33-34页 |
| ·废钢中有害残存元素的蓄积与废钢的循环利用率 | 第34-38页 |
| ·废钢中有害残存元素的蓄积状况 | 第34-37页 |
| ·废钢中有害残存元素的蓄积与废钢的循环利用率 | 第37-38页 |
| ·关于废钢价值的再认识 | 第38-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三章 金属循环利用过程中金属元素的分选与分离技术 | 第43-57页 |
| ·固态下单质金属的分选技术 | 第43-47页 |
| ·常温(低温)破碎拆解法 | 第43-44页 |
| ·磁选法及涡电流分选法 | 第44-45页 |
| ·人工智能分选法 | 第45页 |
| ·铜铝风力分选法 | 第45页 |
| ·冰铜(硫化物)反应法 | 第45-46页 |
| ·熔铝法 | 第46-47页 |
| ·气—固相反应法(氯化法) | 第47页 |
| ·钢水中铜、锡等元素的分离技术 | 第47-52页 |
| ·气化(氨盐)分离法 | 第47-49页 |
| ·真空分离法 | 第49-50页 |
| ·熔铅法 | 第50页 |
| ·CaO-CaC_2法(钙反应法) | 第50-51页 |
| ·过滤吸附法 | 第51-52页 |
| ·铁与锡的元素分离技术 | 第52-54页 |
| ·碱性电解液电解法 | 第52页 |
| ·碱性溶液浸出法 | 第52-53页 |
| ·氯化法 | 第53-54页 |
| ·其它元素的分离技术 | 第54-55页 |
| ·废钢中锌的去除技术 | 第54-55页 |
| ·其他元素的去除 | 第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四章 渣化法分离钢水中有价金属元素的理论基础 | 第57-79页 |
| ·渣化法分离黑色金属与有价金属元素的基本原理 | 第57-61页 |
| ·相关熔体的相图及其热力学性质 | 第61-66页 |
| ·Fe-Cu系 | 第61-63页 |
| ·Fe-Sn系 | 第63-64页 |
| ·Fe-O系 | 第64-65页 |
| ·Cu-O系 | 第65-66页 |
| ·渣化法分离钢水中有价金属元素的渣系选择 | 第66-73页 |
| ·FeO-Fe_2O_3-CaO系 | 第68-69页 |
| ·FeO_n-CaO-SiO_2系 | 第69-71页 |
| ·FeO—Fe_2O_3-MgO系 | 第71-72页 |
| ·Cu_2O-Fe_2O_3系 | 第72-73页 |
| ·富FeO熔渣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73-77页 |
| ·富FeO熔渣的密度 | 第73-74页 |
| ·富FeO熔渣的粘度 | 第74-75页 |
| ·富FeO熔渣的表(界)面张力 | 第75-76页 |
| ·富FeO熔渣的氧化-还原性 | 第76-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 第五章 铜、锡在富FeO熔渣中氧化溶解行为的研究 | 第79-99页 |
| ·实验设备与实验方法 | 第79-81页 |
| ·实验结果 | 第81-84页 |
| ·熔渣的成分分析 | 第81-82页 |
| ·熔渣的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82-84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84-91页 |
| ·铜在氧化铁熔渣中的氧化溶解 | 第84-86页 |
| ·锡在氧化铁熔渣中的氧化溶解 | 第86-88页 |
| ·熔渣成分对铜、锡在渣中氧化溶解的影响 | 第88-91页 |
| ·熔渣的显微观察与分析 | 第91-93页 |
| ·熔渣中金属相的定量测量 | 第93-98页 |
| ·定量测量的基本原理 | 第93页 |
| ·显微镜下矿物定量符号的基本定义与公式 | 第93-95页 |
| ·自动图像分析仪的基本组成 | 第95-96页 |
| ·测量结果 | 第96-98页 |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 第六章 铜、锡元素在富FeO熔渣与铁溶液间分配规律的研究 | 第99-112页 |
| ·实验方法 | 第99-100页 |
| ·实验结果 | 第100-101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101-108页 |
| ·温度对铜、锡在渣金间分配比的影响 | 第102-103页 |
| ·铁溶液中铜含量对渣金间分配比的影响 | 第103-105页 |
| ·熔渣成分对铜、锡在渣金间分配比的影响 | 第105-108页 |
| ·熔渣的显微观察 | 第108-11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 第七章 含铜、锡等元素铁溶液渣化过程的实验研究 | 第112-132页 |
| ·铁溶液中元素的氧化机理 | 第112-115页 |
| ·铁溶液中元素的氧化机理 | 第112-114页 |
| ·铁溶液中元素的氧化方式 | 第114-115页 |
| ·表面吹氧方式下含铜、锡铁溶液的渣化实验研究 | 第115-122页 |
| ·实验设备与实验方法 | 第115-117页 |
| ·实验结果 | 第117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117-122页 |
| ·深吹氧方式下含铜、锡铁溶液的渣化实验研究 | 第122-130页 |
| ·实验方法 | 第122页 |
| ·实验结果 | 第122-125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125-1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0-132页 |
| 第八章 结论 | 第132-1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6-148页 |
| 主要符号表 | 第148-149页 |
| 插图一览表 | 第149-152页 |
| 致谢 | 第152-153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53-155页 |